画堂掩映小溪边。缚秋千。绮檐前。无数青山,杨柳绿如烟。欲向乱山丛柳处,过溪去,只无船。
年年洲上草如毡。尽流连。且闲眠。烟外一梢,早已噪新蝉。不道斜阳山倒影,游鱼戏,翠崖巅。
江城子 · 溪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江城子·溪边》的意境与情感
曾廉的《江城子·溪边》是一首充满江南风情的词作。它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自然画面,同时也抒发了词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这首词以小溪、青山、杨柳、秋千等元素构建出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场景,让人感受到词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心境变化。
在这首词中,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画堂的掩映和小溪的蜿蜒,绮檐前的景象仿佛也成为了词人情感的寄托。无数青山与杨柳交织的绿意,如同诗中所言,“青翠欲滴”,营造出一种既清新又幽深的自然氛围。这种景象不仅让人感到视觉上的享受,更在无形中触动着读者的情感,引发共鸣。
词中的“过溪去,只无船”一句,透露出一种对自由和探索的向往。尽管周围环境看似宁静,但词人的内心却似乎有着难以言说的苦闷和孤独。这种情感的矛盾与挣扎,使得整首词显得更加深刻与动人。
结尾处的“年年洲上草如毡”,则展现了词人无法摆脱的生活现状。这种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现实的无奈,构成了作品的悲剧色彩。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词人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深深感慨。
《江城子·溪边》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也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清末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个人命运的波折。它让我们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和个体的渺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