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堂掩映小溪边。缚秋千。绮檐前。无数青山,杨柳绿如烟。欲向乱山丛柳处,过溪去,只无船。
年年洲上草如毡。尽流连。且闲眠。烟外一梢,早已噪新蝉。不道斜阳山倒影,游鱼戏,翠崖巅。
【注】
画堂:指华丽的内室、厅堂。小溪边:指庭院的一角,靠近小溪的地方。缚秋千:指在屋檐下用绳子系一个秋千。绮檐前:指屋檐华丽。青山:青山绿树。柳绿如烟:形容山色如烟雾一样。乱山丛柳处:指在杂乱山石之间,柳树丛中。过溪去:到小溪那边去。无船:没有船只可以渡过小溪。洲上草如毡(zhān):指小洲上长满了茅草,象是铺上了一层毡子。流连:留恋、徘徊。闲眠:悠闲地睡觉。烟外一梢(shāo),早已噪新蝉(chán):在烟雾之外有一株杨柳树枝叶茂密,早就有蝉在那里鸣叫。不道斜阳山倒影(yìng):不知道斜阳映照在山上的影子。游鱼戏,翠崖巅(diān):游动的鱼儿在清澈的碧水里游戏,美丽的山崖上。翠崖巅:指山崖青翠,山峰高耸入云。
【赏析】
“画堂掩映小溪边,”起句写景,点明题意。“画堂”是指豪华的建筑,“小溪边”是指院落中的一角靠近小溪的位置。诗人把“画堂”与“小溪边”联系在一起,描绘了一个富丽堂皇的院落环境,为下文描写景物做铺垫。
第二句“缚秋千”,写在屋檐下用绳子系一个秋千,这是作者想象中的美景,也是对眼前景色的补充和延伸。
“绮檐前无数青山,杨柳绿如烟”,写眼前的山峦和树木。这里以“无数青山”来形容青山之多,以“绿如烟”形容柳树之繁茂,生动形象,色彩绚丽,富有层次感。
第三句“欲向乱山丛柳处,过溪去只无船”,写想要前往那片乱山丛柳之地,但那里没有船只可以渡过小溪。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也透露出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第四句“年年洲上草如毡,尽流连且闲眠。”写每年秋天都会来到这个小洲上的草地,享受那里的宁静和惬意。这里以“草如毡”形容草地之广袤,以“流连”“且闲眠”形容自己在这里享受悠闲时光,生活得很自在。
第五句“烟外一梢,早已噪新蝉”,写在烟雾之外有一株杨柳树枝叶茂密,早就有蝉在那里鸣叫。这里的“烟外”既指远处的杨柳,又指弥漫的烟雾,形象地描绘了杨柳的美丽景色。而“早已噪新蝉”则写出了夏天的到来,蝉声此伏彼起,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生机。
最后一句“不道斜阳山倒影,游鱼戏翠崖巅”,写不知道斜阳映照在山上的影子,游动的鱼儿在清澈的碧水里游戏,美丽的山崖上。这里以“斜阳山倒影”形容夕阳下的山峦美丽动人,以“游鱼戏翠崖巅”形容鱼儿在清澈的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玩耍。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美丽的山水世界,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