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霞如烧,湘筠帘下,一箭兰花传信。说他有意又无心,却不道、书窗人俊。
凉风徐度,琴床对坐,雨后琴弦嫌润。瑶阶步下莫生疑,是月影、描将鸦鬓。
鹊桥仙 · 传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鹊桥仙 · 传信》是一首清代的词作,由曾廉创作。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词:
从文学价值来看,曾廉的《鹊桥仙·传信》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其词中的“红霞如烧,湘筠帘下,一箭兰花传信”,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既有自然之美,又有人间之温情。此外,这首词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如“凉风徐度,琴床对坐,雨后琴弦嫌润”,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不仅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也深化了词的主题。
在历史背景方面,《鹊桥仙·传信》的创作背景与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牛郎织女”紧密相关。这一传说最早见于汉末应劭的《风俗通》,讲述了织女七夕渡河时,让喜鹊搭起桥梁的故事。因此,《鹊桥仙·传信》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词作,它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通过对这一传说的再现和演绎,曾廉成功地将古代的神话故事转化为文学作品,使之具有了现代的生命力。
《鹊桥仙·传信》不仅是一首具有极高文学价值的词作,更是一部深具历史和文化内涵的作品。通过对其词义的分析、艺术手法的探究以及历史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这一作品的价值所在,从而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