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凉秋。正垂杨驿馆,鸿爪两淹留。关塞烽烟,乾坤劫数,纵逢活佛还愁。夕阳晚、一帘山影,山断处、辇路在云州。无限心情,兰因絮果,语断难收。
又见呼卑勒罕,几回寻春梦,宝界重游。石上精魂,生前明月,依稀楚楚蜉蝣。凭投赠、名香异枣,与世闲、一例作赓酬。只是天涯野老,不少离忧。
一萼红 · 获鹿驿馆逢藏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一萼红·获鹿驿馆逢藏僧》是清代诗人曾廉创作的词。该词通过描述作者在获鹿驿馆遇到一位藏僧的场景,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感慨和对未来命运的不确定。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背景以及其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曾廉(1856-1928),字伯隅,湖南宝庆邵阳县石牛山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举人,后任国子监助教等职。曾廉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反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并在时事变动中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场,晚年隐居贵州锦屏县从事教学与著述。
词作原文:忽凉秋。正垂杨驿馆,鸿爪两淹留。关塞烽烟,乾坤劫数,纵逢活佛还愁。夕阳晚、一帘山影,山断处、辇路在云州。无限心情,兰因絮果,语断难收。又见呼卑勒罕,几回寻春梦,宝界重游。石上精魂,生前明月,依稀楚楚蜉蝣。凭投赠、名香异枣,与世閒、一例作赓酬。只是天涯野老,不少离忧。
内容赏析:词中描绘了作者在获鹿驿馆偶遇藏僧的情景。从“忽凉秋”到“夕阳晚”的过渡,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背景。作者通过“关塞烽烟”、“乾坤劫数”这些意象来表达对乱世的无奈与对未来命运的忧虑,同时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最后几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和人生孤独感的深刻感慨。整体来看,《一萼红·获鹿驿馆逢藏僧》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文人在动荡年代中的孤独与沉思。
这首词不仅展现了曾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深邃的思想情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隐逸思想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延续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