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梅宛陵诗集书后

二百年来无此作,宰相亦知公能诗。何不荐公立廊庙,粗官垂老犹苦饥。
平生知己一永叔,谓公诗为《雅》《颂》遗。何不荐公使秉笔,为公作叙徒歔欷。
或疑造物有成例,以韩匹欧郊况梅。郊也苦寒已如此,公欲无穷安得辞。
当日公卿不知惜,即今宛水犹相思。景梅一亭万夫望,恨不起公歌《竹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读梅宛陵诗集书后》是明代文学家李攀龙的一篇作品。该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在阅读梅宛陵诗集后,对其诗歌艺术特色的评价和理解。

李攀龙(1565年-1630年),字子建,号沧溟,别号沧溟子,明朝诗人、书画家,与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合称“明六子”,并称“嘉靖五子”。他出身于一个以诗书传家的家族,祖父李梦庚曾任户部主事。李攀龙曾官至河南按察使司金事、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世袭封为永城伯。著有《沧溟集》、《谈龙录》、《古今诗品》、《艺苑卮言》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