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谓诗以穷而工,我谓工诗而后穷。自古诗人多富贵,《雅》《颂》作者何雍容。
间有孤生一枝笔,不与群雅相和同。驱使神鬼出奇怪,雕剜造化开屯蒙。
江山涕泣诉真宰,恐千万年无鸿蒙。然后帝乃降薄罚,捐除禄命称诗雄。
使公稍能自贬损,登之馆阁声隆隆。公乃爱穷死不悔,君相欲福难为功。
呜呼《大雅》久沦丧,齐鸣瓦缶轻黄钟。江河赖此为砥柱,倒障狂澜使勿东。
万岁千秋有述作,何须与世问穷通。

【注释】

宛陵:宋代人叶梦得的号。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雅》《颂》:古代汉族诗歌中两种不同的体裁。《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多言政治。《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多歌颂祖先功德。

雍容:从容不迫的样子。

孤生:孤独生长的植物。

和同:和谐融洽。

神鬼:指神话中的神、鬼。

造化:自然。这里指自然界。

真宰:天地万物的主宰。

鸿蒙:远古时代,传说中天地未开辟以前的状态。

降罚:降下惩罚。

薄罚:轻的惩罚。

馆阁:官署名,指翰林院。

齐鸣:比喻文才高超,可以与古人相比。瓦缶、黄钟:都是古代乐器的名称,瓦缶声音低,黄钟声音高,比喻不同声调的音乐。

砥柱:水边的礁石,比喻坚定的支柱。

东:指向东流动的水,比喻波涛汹涌。

万世:千年万年。

述作:传扬自己的作品。

问穷通:问自己是否穷困,或是否有所通达。

【译文】

有人说写诗要穷而后工,我却说只有工于诗的人才能写出穷而工的作品。自古以来诗人多富贵,可是《诗经》作者却很从容不迫。

有时孤独地生长出一枝笔,也不跟群雅相和同。驱使神鬼出来创作出奇怪,雕剜造化开天辟地。

江山哭泣着向真宰诉说,恐怕千万年没有鸿蒙。然后帝王便降下薄罚,捐除禄命称诗雄。

要是使公能够自贬损,登上馆阁声音响亮如雷。公乃爱穷死不悔,君相欲福很难做到。

呜呼《大雅》久被埋没失其本意,齐鸣瓦缶轻黄钟。江河依赖它作砥柱,倒障狂澜使它不要向东流。

万岁千秋有传人,何须跟世人论穷通?

【赏析】

这首诗是叶梦得读了苏轼《赤壁赋》之后写的一篇读后感。在这篇读后感中,作者对苏轼的诗才十分佩服。苏轼的诗能“穷而后工”,能写出“穷而工”的作品,这是难能可贵的。但作者认为,“我谓工诗而后穷”,即有了高超的诗才以后,才能写出“穷而工”的作品。作者的这种观点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诗的开头两句说:“人谓诗以穷而工,我谓工诗而后穷。”作者首先肯定了别人的看法,认为诗应该写得越穷越好。他接着说自己的看法,认为只有“工诗”,才能真正达到“穷而工”的境界。这里,作者强调了“工诗”和“穷而工”之间的联系。他认为,只有先“工诗”,才能“穷而工”。也就是说,只有真正掌握了写作技巧,才能写出好的诗。这就是他的写作主张:“工诗而后穷。”

第三句说:“自古诗人多富贵。”这是对前两句的概括。从古至今,许多诗人都过着富足的生活,他们的作品中充满了华丽的词藻和优美的意境。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作品就一定比“贫贱之交不可忘”(《滕王阁序》)的作品更富有价值。作者在这里强调了“贫贱之交不可忘”的重要性。他认为,即使生活贫困,也应该坚守自己的志向,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写出“穷而工”的作品。

接下来的几句是对《诗经》作者的赞美。第四句说:“间有孤生一枝笔。”意思是说,有些诗人像孤零零地生长出来的一枝笔一样,虽然生活贫困,但他们的作品却非常有价值。他们用自己的才华和热情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赞誉。第五句说:“不与群雅相和同。”这里的“雅”指的是古代汉族诗歌中的两种体裁:《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多言政治;《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多歌颂祖先功德。作者说,这些作品并不追求与众雅的和谐统一,而是坚持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第六句说:“驱使神鬼出奇怪,雕剜造化开屯蒙。”这里的“神鬼”指的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造化”是指自然界;“屯蒙”是古代汉族诗歌的一种体裁。作者说,这些作品通过驱使神鬼和雕剜造化来创造出独特的意境和风格。

接下来的句子是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第七句说:“江山涕泣诉真宰,恐千万年无鸿蒙。”这里的“真宰”指的是天地万物的主宰,是自然的象征;“鸿蒙”是指远古时代,传说中天地还未开辟以前的状态,也是大自然的象征。作者说,他看到山河大地都在流泪诉说自己的遭遇,担心这样的情景会持续千万年。第八句说:“然后帝乃降薄罚,捐除禄命称诗雄。”这里的“薄罚”是指轻微的惩罚;“禄命”是指俸禄和寿命;“诗雄”是指诗才出众的人。作者说,经过这样的惩罚,皇帝才降下薄罚,让那些拥有诗才的人能够继续他们的事业。第九句说:“使公稍能自贬损,登之馆阁声隆隆。”这里的“公”指的是苏东坡;“馆阁”是指翰林院等官署;“声隆隆”形容声势浩大。作者说,要是苏东坡稍微能自我贬低一些,那么他的名声就会传遍整个朝廷,成为一位声名显赫的官员。第十句说:“公乃爱穷死不悔,君相欲福难为功。”这里的“君相”指的是皇帝和宰相;“欲福难为功”意为想要得到幸福是很难做到的。作者说,如果苏东坡能够一直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那么他就是永远不后悔的人。

最后一句总结全诗:“呜呼《大雅》久沦丧,齐鸣瓦缶轻黄钟。”这里的“《大雅》”指的是《诗经》中的《大雅》篇;“沦丧”意味着失去或丧失;“齐鸣瓦缶轻黄钟”则是一种比喻说法,意思是说瓦缶的声音虽然很低,但黄钟的声音却很响亮;“黄钟”是古代音乐的一种乐器,代表着高贵和尊贵。作者说,《大雅》这部伟大的著作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而那些平庸之作却能够轻易地压倒它。作者在这里强调了自己的观点——真正的文学成就不在于华丽和夸张,而在于其深刻的内涵和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苏轼的赞美和对其作品的评析,表达了作者对于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诗歌创作的追求和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