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不知处,一棹寄江滨。
夜火明红叶,秋风长白蘋。
虫声都在水,鸥梦惯依人。
日暮多歧路,何劳更问津。

【注释】:

晚泊:黄昏时停船靠岸。

烟波:雾霭和波浪。

一棹(zhào):一支桨。

寄江滨:停靠在江边。

夜火明红叶:夜晚的火光映照着红叶。

秋风长白蘋(pín):秋天的风使白苹摇动。

虫声:蟋蟀、纺织娘等虫的鸣叫声。都在水:都在水中回荡。

鸥梦惯依人:鸥鸟的梦经常依偎着人。

何劳更问津:何必多问水路?

【赏析】:
《晚泊》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晚泊图,通过写景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句“烟波不知处”,描绘了江上的景色,烟雾弥漫,波涛翻滚,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这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困惑。

颔联“夜火明红叶,秋风长白蘋”则进一步展现了江边的夜景。夜晚的火光照亮了红叶,秋风使得白蘋摇曳生姿。这些细节描写既生动又富有诗意,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

颈联“虫声都在水,鸥梦惯依人”则进一步刻画了诗人的感受。蟋蟀、纺织娘等虫的鸣叫声都在水里回荡,而鸥鸟的梦也经常依偎着人。这些诗句不仅描绘了大自然的和谐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感慨。

尾联“日暮多歧路,何劳更问津”则是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选择的表达。在日暮时分,道路变得复杂多样,人们往往需要做出选择。但诗人认为,不必过于纠结于选择,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是独特的,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因此,他主张顺其自然,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优美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它既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也是一首寓言式的散文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经验的反思,诗人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