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日观蜀游

蚕丛天地险,剑阁古今愁。
挥手从兹别,难为芳草秋。
啼猿三峡树,月挂九江流。
不尽凭高目,西风独倚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日观蜀游》是清代著名诗人葛宜的作品。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蕴含了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葛宜,清代浙江海盐人,字南有,号朱尔迈妻。他是一位书、画双绝的才子,其诗文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变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葛宜的生平事迹在历史上记载不多,但通过其文学作品可以窥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然、社会的独特见解。
  1. 诗歌原文
    蚕丛天地险,剑阁古今愁。
    挥手从兹别,难为芳草秋。
    啼猿三峡树,月挂九江流。
    不尽凭高目,西风独倚楼。

  2. 诗句解析

  • 蚕丛天地险,剑阁古今愁:这两句描述了蜀地山川的险峻和历史沉淀下的沉重忧愁。蚕丛和剑阁作为蜀地的重要标志,不仅是地理上的奇观,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象征。
  • 挥手从兹别,难为芳草秋:表达了离别的情绪,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这里的“芳草”通常用来比喻美好的时光,而“秋”则象征着季节更替和事物的衰败。
  • 啼猿三峡树,月挂九江流:描绘了蜀地特有的自然环境——猿啼猿啸声中的长江三峡和明月映照下的长江流水。这种描写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和动态美。
  • 不尽凭高目,西风独倚楼: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站在高处远望的心情和感受,西风代表了萧瑟的秋天,而独自倚楼则增添了几分孤独和沉思的氛围。

《送日观蜀游》不仅是一首表达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葛宜对蜀地历史文化的一种深刻反思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