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日观止溪杂咏

十亩成高志,三春足胜游。
篱深容鹿卧,墙圮任云留。
岸柳藏书屋,溪花失钓舟。
不须嫌寂寞,吾道合沧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日观止溪杂咏”是清代诗人葛宜的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追求高远志向的情感。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自然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田园生活的魅力和诗人的内心世界。以下将详细介绍《和日观止溪杂咏》:

  1. 诗歌原文与主题
  • 《和日观止溪杂咏》共有两首,每首五言律诗,都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 第一首《和日观止溪杂咏·十亩成高志》主要描述了十亩土地形成的高远之志,以及春天时节足以使人感到愉悦的游赏活动。篱笆深处可见鹿儿安详地栖息,墙垣残破任凭云彩飘留,岸旁柳树藏书屋,溪边花朵失去钓舟。这些描写不仅生动,也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静谧美。
  • 第二首诗《和日观止溪杂咏·谷口逃名处,何如郑子真》,则进一步表达了葛宜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他提到种松买地、养竹投纶等行为,体现了他对归隐田园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歌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以及他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
  1. 艺术特色
  • 葛宜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墙圮任云留”、“岸柳藏书屋”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哲思。
  • 语言优美,韵律和谐。通过押韵的方式,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更添艺术魅力。
  • 结构工整,格律严谨。每一首都遵循了传统五言律诗的形式,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严谨性和规范性。
  1. 文化背景
  • 《和日观止溪杂咏》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葛宜个人的生活环境和哲学思想有关。作为清代诗人,他的诗歌往往深受当时社会风气和文人群体的影响。
  •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崇敬之情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这种追求显得尤为珍贵。

通过对《和日观止溪杂咏》的分析,不仅可以领略到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还可以深入理解诗人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历史角度来看,这首诗都是研究清代诗歌及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