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神咏黄石榴花

绯衣阿醋。忽改做、道家装束。看满额鹅黄,天然雅淡,绝胜猩红鸭绿。堪与姚家称娣姒,真一样、娇姿绝俗。有林外黄鹂,飞来一色,繁枝如簇。
空谷。尽堪长日,伴人幽独。似憔悴恹恹,霍娘病起,瘦比篱边丛菊。插向云鬟,金钗掩映,不是丹葩秾郁。想飞霜,一夜秋苞,拆尽珀珠盈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二郎神·咏黄石榴花》是董俞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关于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董俞,字苍水,号樗亭,江南华亭人,与钱芳标齐名,有《浮湘》《度岭》《樗亭》等集。《二郎神·咏黄石榴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观。
  • 作品时期:此词的创作时间虽无确切记载,但可推测为清代初期。在那个时代,文人多致力于诗歌词赋的创作,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 艺术特色
  • 词风独特:董俞的《二郎神·咏黄石榴花》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词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黄石榴花的自然美态,如“看满额鹅黄,天然雅淡,绝胜猩红鸭绿”,展现了一种淡雅清新的美学追求。
  • 意境深远:作品中不仅描写了黄石榴花的自然美,还通过花的形象寓意了诗人对人生、自然乃至宇宙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词中“似憔悴恹恹,霍娘病起,瘦比篱边丛菊”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脆弱和岁月无情的感慨。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董俞作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其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二郎神·咏黄石榴花》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是研究清代初期文学风貌的重要文献。
  • 象征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石榴花通常象征着富贵、繁荣和子孙后代的延续。董俞通过这首词,巧妙地将这一象征意义融入诗中,使作品更具哲理性和深度。
  1. 影响评价
  • 后世影响:《二郎神·咏黄石榴花》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后人的广泛赞誉。《二郎神》系列作品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清代诗词中的瑰宝。董俞本人也因此获得了“钱董”的美称,显示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 现代评价:在当代,虽然现代社会节奏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欣赏却依然高涨。董俞的作品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被学者研究和赏析,成为了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

董俞的《二郎神·咏黄石榴花》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词作品,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其艺术魅力,还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