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练子 · 春

花寂寂,昼阴阴。枕是朦胧听晓禽。病里不知春又半,连天草色雨中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捣练子·春怨》是由明末清初的诗人徐灿所作一首词,其内容充满了伤春悲春之情。以下是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 春草与春花:开篇“依旧绿,为谁红”,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对美好事物的无尽渴望。春草依旧保持着绿色的生机,而春花却已经盛开,满枝头都是鲜艳的色彩。然而,这种对比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哀愁,因为春花的美丽背后隐藏着凋零的命运。
  • 情感的流露:“欲挽游丝萦好梦,一枝啼血洒春空”,表达了词人对于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的感慨。他试图挽回那随风飘散的游丝,希望它能萦绕在他的梦中,但最终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消失在春空中,伴随着杜鹃鸟的啼血声。
  • 主题的深刻性: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更深入地探讨了生命、爱情、梦想等主题。通过春草和春花的变化,词人反映了自然界中存在的无常和美丽背后的脆弱。同时,通过对杜鹃鸟啼血的描述,传达了对逝去美好时光的哀悼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
  1. 作者生平
  • 徐灿:他是明代后期的一位著名诗人,擅长写词,其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感慨为主。他的词作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被认为是明代词坛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1. 艺术特点
  • 意象的巧妙运用:在这首词中,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春草”象征着生命力和坚韧,而“春花”则代表着短暂和美丽。这些意象的运用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
  • 音韵的和谐:诗中的每一句都经过精心的排列,形成了优美的音韵和节奏。这样的音韵安排使得整首词更加悦耳动听,更容易触动读者的心灵。
  1. 文化意义
  • 春天的象征意义:春天是生命的象征,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在这首词中,春天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既代表了大自然的美丽,也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美好时光的流逝。
  • 情感的共鸣:这首词所表现的悲伤和哀愁,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无论是经历过春天的人还是未曾经历的人,都可以在这首词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捣练子·春怨》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词,更是一种情感和哲思的表达。通过对其内容的深入了解,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命、爱情和时光流逝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词的艺术魅力不仅在于其精湛的技艺,更在于其深刻的内涵和普遍的人文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