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相思 · ·赋得有约不来过夜半

玉箫阁在花茵,留记月波痕。朱扉半掩,青灯半灭,作意销魂。
半晌月痕移旧处,风淅淅、几度微闻。明知不是,伊家屧响,聊且开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极相思·赋得有约不来过夜半》是明末清初董以宁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词作内容概述
  • 词的作者:董以宁(1630年—1702年),字文友,号宛斋,江南武进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诗人,擅长诗词文章,并致力于历法、乐律的研究。
  • 词的创作背景:董以宁的这首《赋得有约不来过夜半》,创作于他的晚年时期,那时他已专事穷经,长于《易》、《春秋》,并在聚徒讲学中有所成就。
  • 词的艺术特色:此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月夜花下的描绘,表达了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奈等待。词中的“玉箫阁”、“朱扉”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1. 词作原文与翻译
  • 原文节选:《极相思·赋得有约不来过夜半》原文如下:“玉箫阁在花茵,留记月波痕。朱扉半掩,青灯半灭,作意销魂。半晌月痕移旧处,风淅淅、几度微闻。明知不是,伊家屧响,聊且开门。”
  • 翻译赏析:通过这段翻译,我们能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期待。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自己独处的环境和心情,以及期待中的那份深情厚意。
  1. 词作历史地位与影响
  •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董以宁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词人之一,其作品在当时就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和评价。《极相思·赋得有约不来过夜半》作为其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体现了董以宁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展示了明代末期文人的生活情感和审美情趣。
  • 对后世的影响:董以宁的词作对后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许多学者对他的词进行研究和解读,使得董以宁的作品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认识。

《极相思·赋得有约不来过夜半》不仅是董以宁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于爱情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