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春令 · ·浣手绣观音

兰汤浴手,窗前先就,红莲娇片。须记他原少凌波,休错配、鸳鸯线。
绣着金身须半面。似向侬青眼。春笋纤纤近慈云,疑紫竹、林中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春令·浣手绣观音》是明代诗人董以宁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董以宁,字文友,号宛斋,明末清初江南武进人,诸生出身。他不仅精于诗词文章,还长于历法、乐律等学科,晚年则专注于穷经和学术研究。董以宁在文学界与陈维崧、邹祗谟、黄永并称为“毗陵四子”,他们在当时享有盛名,并在诗歌、音乐方面有所建树。

  2. 原文节选:兰汤浴手,窗前先就,红莲娇片。须记他原少凌波,休错配鸳鸯线。绣着金身须半面。似向侬青眼。春笋纤纤近慈云,疑紫竹、林中现。

  3. 创作背景:董以宁的《留春令·浣手绣观音》创作于明末清初,这一时期正值社会动荡和文化转型之际。董以宁作为一位学者兼诗人,其作品中透露出的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还有对时代变迁的深刻反思。在《浣手绣观音》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细腻的自然景象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董以宁深邃的艺术造诣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

董以宁的这首《留春令·浣手绣观音》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它蕴含了深刻的历史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董以宁的创作风格以及当时的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