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亭燕旅燕

拂水衔花一片。恰睹双双轻燕。问尔故巢何处是,似向主人依恋。飞去又飞来,恐被秋风吹倦。
谁系红绡堪羡。谁寄锦书如面。冷落江南烟水候,曾到旧家庭院。我自故乡遥梦,入关河愁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离亭燕·旅燕》是董元恺创作的一首词,描述了一对轻盈的燕子在江南水乡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旅途的愁绪。以下是对该词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诗人简介:董元恺,字舜民,号子康,武进(今属江苏)人。他是一位举人,仕途多舛,筑苍梧别业,有归隐之志。
  • 时代背景:该词创作于清朝顺治年间至康熙初年,这一时期文人墨客多有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之作。
  1. 诗词原文
    拂水衔花一片。恰睹双双轻燕。问尔故巢何处是,似向主人依恋。飞去又飞来,恐被秋风吹倦。谁系红绡堪羡。谁寄锦书如面。冷落江南烟水候,曾到旧家庭院。我自故乡遥梦,入关河愁断。

  2. 诗词鉴赏

  • 意境描绘:董元恺通过“拂水衔花”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风景,同时借由轻燕的形象传达了一种轻盈与自由之感。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以及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通过对燕子的描写引发读者共鸣。
  • 艺术特色:此词运用了对比、拟人等手法,使得作品更具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词句流畅、意境深远,展现了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方式。

董元恺的《离亭燕·旅燕》不仅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邃的意境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喜爱,也成为了研究清代文学和文人生活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词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及其对自然美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