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姝媚胭脂井

苔花愁暮雨。怅琼枝凋零,恨埋终古。暗水生香,问艳歌清吹,乱蛙能诉。万丈情澜,拼殉却、江山儿女。落尽残红,一代风流,可怜尘土。
谁把寒泉汲取。吊战火苍凉,劫灰凄楚。断绠难收,叹过江王气,此中销去。旧染啼痕,都化作、石栏清露。剩有秋来络纬,思量故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姝媚·胭脂井》是清代诗人黄燮清创作的一首词作。这首词通过描绘胭脂井的景致,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衰和人生无常的感慨。下面是对这篇文学作品的介绍:

  1. 诗词原文
  • 苔花愁暮雨。 这句诗描述了胭脂井周围的苔藓在暮雨中显得忧郁。
  • 怅琼枝凋零, 形容胭脂井中的琼树枝叶凋零,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 恨埋终古。 表达了一种遗憾和悲伤的情绪,认为美好事物被永远地埋藏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 暗水生香, 暗指胭脂井的水虽然无声,但却有着不可言说的香气,象征着内在美的存在。
  • 问艳歌清吹, 这里询问着曾经的艳歌和清凉风笛,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 乱蛙能诉。 暗喻胭脂井中的青蛙也能诉说往事,反映出自然界与人事的相互交织。
  • 万丈情澜, 描述了胭脂井所蕴含的情感波澜壮阔,如同万丈高山一般。
  • 拼殉却、 这里的“殉”字意味着牺牲或贡献,表达了为了某些信念或理想而不惜一切的态度。
  • 江山儿女, 比喻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人,强调了他们的英雄气概。
  • 落尽歌红, 指所有的歌舞都已落下帷幕,暗喻世事变迁,繁华落幕。
  • 一代风流, 赞美了历代文人骚客的风采,体现了他们对文化的贡献。
  • 可怜尘土, 表达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哀叹,同时也有对平凡生活的感慨。
  • 谁把寒泉汲取。 这里指的是谁能够从这寒冷的泉水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暗示了对知识与美德的追求。
  • 吊战火,可能是对历史上战争的哀悼或反思。
  1. 历史文化背景
  • 胭脂井: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的玄武湖南侧,原为南朝陈景阳殿之井,后因陈后主投井自尽而改名为辱井。
  • 隋唐以后:由于台城屡遭破坏,景阳殿已毁,景阳井也随之湮没,但后人为了记取亡国之戒,遂在鸡鸣寺立井。
  1. 文学鉴赏
  • 意象丰富:诗词中运用了许多自然景物和象征物,如“苔花”、“暗水”等,这些意象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增加了艺术的表现力。
  • 情感深沉:通过对胭脂井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人性、文化的深刻感悟,情感深沉且含蓄。
  • 语言优美:黄燮清的用词考究,句式工整,既展现了古典诗词的韵味,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
  1. 艺术手法
  • 对比手法:通过胭脂井中的美景与陈后主投井的悲剧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作品的主题意义。
  • 象征手法:胭脂井不仅是一个地点,更是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载体,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传承。

《三姝媚·胭脂井》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深远思想和情感的作品。通过对胭脂井的描述,作者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思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首诗词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通过了解这首诗词的背景、内容和艺术手法,可以更好地欣赏其魅力并从中汲取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