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添心字篆。爱湘帘萧疏,夜窗微卷。对影成三,正露花烟月,腻人庭院。弟子红妆,还衬贴、纱厨罗扇。绮福谁同,何逊风流,宋郎仙眷。
金井梧桐催晚。听漏鼓沈沈,酒醒寒浅。救取飞蛾,看玉钗斜拔,艳生诗卷。赋雨吟秋,刚坠叶、疏蛩相闲。寄语隔墙冷柝,更筹慢转。
【注释】
①“香”三句:意谓湘帘疏疏,夜窗半卷,香烟缭绕。心字篆,指香炉中焚香时,烟袅袅上升,形如篆字。
②“弟子”二句:意谓女子打扮得红妆艳抹,还衬贴着纱厨罗扇。弟子,对女子的称呼。纱厨,纱帐。
③“绮福”二句:意谓谁与同享绮罗富贵?何逊,南朝梁诗人;宋郎,指宋玉;仙眷,神仙般的情缘。
④“金井”二句:意谓桐树摇落梧桐叶,秋声催人入梦乡。梧桐,这里指井栏。漏鼓,古代计时器,铜制,击以报时。
⑤“赋”二句:意谓在雨声中吟诵秋天的诗篇,刚刚下完雨,蟋蟀鸣叫。赋雨吟秋,即《秋兴赋》。
⑥“隔墙”二句:意谓寄语隔墙的冷柝,更筹慢转。柝,更夫巡夜用的短棒。
【赏析】
此词咏湘妃、萧皇后、宋玉、宋英宗四位美女,她们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她们的美色与才华,都曾得到君王的青睐。作者用“香添心字篆”、“弟子红妆”等诗句,赞美她们的美貌;而用“绮福谁同”、“救取飞蛾”等词语,则暗指她们的才情。词中通过写她们的美貌、才华,来衬托出她们的高贵身份与特殊命运。
上片写她们的美丽与才情。湘妃,相传为舜帝的妻子娥皇和女英;萧皇后(或作“昭容”),即萧淑妃;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宋英宗,即宋真宗。作者将这四人并列在一起,突出了她们的美丽与才情。
“香添心字篆”,意为香炉里焚着的香料,使香气更加馥郁;“爱湘帘萧疏,夜窗微卷”,意为湘妃的窗帘很稀疏,夜深时窗户微微卷起。两句合起来,既写出了湘妃的美丽,又表现出湘妃的生活情趣。
“对影成三,正露花烟月,腻人庭院。”这三句,既描写了湘妃的美貌,也表现了她的孤独。湘妃面对自己的影子,如同看到了三个人影;她看到月光下的花、烟雾和月亮,都感到十分腻人。这三句,既写出了湘妃的内心世界,又表现了她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弟子红妆,还衬贴、纱厨罗扇。”这三句,既表现了湘妃的才情,也表现了她的优雅。她打扮得非常漂亮,如同一位红妆少女;她还戴着纱帐做成的罗扇,显得非常娇媚。这三句,既写出了湘妃的形象,又表现了她的内心情感。
下片写她们的命运与遭遇。“绮福谁同”,意为她们的美貌与才情,谁能与之相比?“何逊风流,宋郎仙眷”,意为何逊有风流潇洒之才,宋玉有仙人般的恩宠。这两句既表现了湘妃、萧皇后、宋玉等人的身份地位,也表达了她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金井梧桐催晚,听漏鼓沈沈,酒醒寒浅。”这三句,既描写了环境的变化,也表现了时间流逝的感觉。金井边的梧桐树叶开始凋零了,夜晚渐深时听到更鼓的声音,但酒还未醒来;寒气渐渐袭来,感觉有点凉了。这三句既写出了时间的变迁,也表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救取飞蛾,看玉钗斜拔,艳生诗卷。”这三句,既表现了人物的动作,也表现了人物的情感。她救起了一只飞蛾,看到玉钗被斜拔出来后,诗歌的韵味也随之产生了变化。这三句既写出了人物的行动,也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感受。
“赋雨吟秋,刚坠叶、疏蛩相闲。”“赋雨吟秋”意为在下雨时吟诗吟秋,“刚坠叶”指的是刚刚落下的树叶,“疏蛩相闲”意为蟋蟀鸣叫,声音悠扬。这三句既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也表现了人物的情感状态。
结拍二句,既写出了人物的情感,也表现出了人物的无奈。“寄语隔墙冷柝,更筹慢转。”这三句话,既是对前文内容的回应,也是对人物内心情感的一种抒发。它意味着告诉远方的人,隔着墙头的更梆声已经慢慢转回原位了。
这首词通过对湘妃、萧皇后、宋玉、宋英宗四位美女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她们美丽动人的外表和高雅不俗的内在气质。同时,也通过这些人物的命运与遭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