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 · 二首

瘦蛾描不尽。黄昏去也,画帘低晕。已是团圞,忍撇半边清韵。几度青天碧海,早换了、姮娥霜鬓。银汉隐。沈沈漏点,烛花初烬。
问他十五华年,只几日恹恹,便成消损。一角红墙,剩有独眠人恨。怜取纤纤旧样,怕又负、琼楼芳讯。圆未近。待教玉容重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李慈铭的《玉漏迟 · 二首》是一首充满情感表达的词作,展现了词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境变化和对往昔时光的缅怀。下面是这首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李慈铭是一位著名的清代诗人,他的作品以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历史思考著称。
  • 他的词作常常反映出他对人生、历史和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其中不乏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1. 诗词原文
    暗蛩啼近牖,沉沉渐觉,池添宫漏。才卷桃笙,已道枕函冰透。不奈天街旅橐,碎打得、秋心僝僽。灯似豆,空阶夜雨,愔愔来又。回头五十三年,消几曲清歌,几壶醇酒…

  2. 诗词解析

  • 上片通过“暗蛩啼近牖”等意象,描绘了一个深夜中静谧而稍带凄凉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
  • “才卷桃笙,已道枕函冰透”表达了词人从梦中醒来的感觉,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寒冷和孤独感。
  • “不奈天街旅橐,碎打得、秋心僝僽”则反映了词人对于旅途中的艰辛和心灵的疲惫感,以及秋天带来的凄凉感。
  • 下片则通过“回头五十三”等回忆性的语句,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李慈铭的《玉漏迟 · 二首》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抒情作品,它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深邃的思想意义。通过对词人情感的深入挖掘和解读,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李慈铭及其时代背景下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