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蛾描不尽。黄昏去也,画帘低晕。已是团圞,忍撇半边清韵。几度青天碧海,早换了、姮娥霜鬓。银汉隐。沈沈漏点,烛花初烬。
问他十五华年,只几日恹恹,便成消损。一角红墙,剩有独眠人恨。怜取纤纤旧样,怕又负、琼楼芳讯。圆未近。待教玉容重认。

【诗词】

玉漏迟 · 二首

瘦蛾描不尽。黄昏去也,画帘低晕。已是团圞,忍撇半边清韵。几度青天碧海,早换了、姮娥霜鬓。银汉隐。沈沈漏点,烛花初烬。

问他十五华年,只几日恹恹,便成消损。一角红墙,剩有独眠人恨。怜取纤纤旧样,怕又负、琼楼芳讯。圆未近。待教玉容重认。

【注释】

(1)“玉漏迟”原为词牌名,此词是其双调六十字的小令形式,上片四句,下片八句。

(2)“消瘦”:形容身材苗条而面容憔悴;这里指柳叶眉儿细而尖。柳叶眉是古代女子的一种眉形,以细长著称。

(3)“黄昏去也”,意思是太阳快要下山的时候,天色已晚,时间到了傍晚时分。

(4)“团圞”:指月亮圆的样子;这里指月圆如盘。

(5)“清韵”:指明亮的月光;这里借指明亮的月光。

(6)“青天碧海”:比喻广阔辽远的天空,常用来比喻广阔的天地或无边无际的境界。

(7)“姮娥”:即月亮女神的名字;这里指嫦娥。

(8)“银汉”:银河,古人认为银河是由天上的牛郎织女两星相牵形成的一条明亮亮的天河。

(9)“隐”:隐藏,这里用来形容月亮躲藏起来。

(10)“沈沈”:形容夜色浓重,沉沉地压在身上;这里用来描写夜晚的时间过得很快。

(11)“残烛”:已经燃烧到即将熄灭的蜡烛;这里用来比喻夜深人静的时刻。

(12)“旧样”:指往日的容貌;这里指的是从前的样子。

(13)“芳讯”:美好的消息,常指爱情的消息;这里借指恋人之间的私语。

(14)“圆未近”:圆还没有完全接近的意思;这里是指月儿还未完全露出脸来。

【赏析】

《减字木兰花·赋中秋》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代表作之一。这首咏月词,以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中秋之夜皓月当空的迷人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词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堪称咏月佳作。

首句“瘦蛾描不尽”中的“瘦蛾”一词,用来形容柳叶般的细眉,既表现了女子的娇美容颜,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忧郁与孤独。接着,“黄昏去也,画帘低晕”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夜幕降临的景象,画面感强烈,令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秋夜之中。然而,这美好的夜晚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月亮的升起,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一轮皎洁的明月从东方升起,挂在天空,它照亮了大地,也照亮了人们的心灵。”这是全词的第一句,也是整首词的主旨所在。它不仅描绘了明月的明亮与美丽,还寓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词人运用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月光洒满人间的景象。他写道:“几度青天碧海,早换了、姮娥霜鬓。”这里,他用“几度”来形容时间的推移与变换;“青天碧海”则象征着广阔的天地与无边无际的境界;“姮娥霜鬓”则借指嫦娥仙子。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与神奇。

在描绘完自然景观后,词人转向了对人物情感的刻画。他写道:“银汉隐。沈沈漏点,烛花初烬。”这里的“银汉”指的是银河,象征着遥远的地方或难以企及的梦想;“沈沈”则形容夜色深沉,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漏点”则表示时间已经流逝得很快;“烛花初烬”则描绘了夜晚即将结束的景象。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与变化。

最后一句“问他十五华年,只几日恹恹,便成消损”。这里,词人以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在孤独生活的感慨。他认为过去的十五个月里,自己一直过着萎靡不振的生活,最终变得消损不堪。这种对比与反差更凸显了他内心的无奈与悲伤。

整首词在描绘美景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展现了一种超逸脱俗的审美情趣和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与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