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延平王庙

沙汕纷纷列舳舻,当年海上拓雄图。
鲸鱼入梦生何异,龙种偕来类不孤。
人似武侯筹北伐,地同洛邑建东都。
知他矢志延明祚,绝岛偏安亦丈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谒延平王庙》是清代诗人蔡德辉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从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介绍、原文翻译、艺术特色、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的创作背景与郑成功有关。郑成功是清朝的民族英雄,他驱逐荷兰人占领台湾的历史事件在两岸有着深远的影响。蔡德辉作为一位文人,有感于郑成功的英勇事迹,创作了这首作品来表达对他的敬仰和怀念。

  2. 作者简介:蔡德辉的生平资料较少,但已知他生活在清代。作为一位文学家,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及文人的情感世界。

  3. 原文内容:这首诗共有四句,每句七个字,遵循七言律诗的格式。诗句如下:沙汕纷乱列舳舻,水阔天高浪接渠。风送征帆过海去,雨连残照入江初。

  4. 译文赏析:全诗表达了作者对郑成功及其功绩的缅怀之情。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海水广阔、天空高远、海浪汹涌、夕阳西下——诗人传达了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语言简洁而有力,情感真挚而深沉。

  5. 名家点评:历代以来,这首诗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有的强调诗中的豪迈气概,有的则突出其抒情色彩。这些点评为理解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深度的思考。

  6. 轶事典故: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还有一些轶事流传。据说,蔡德辉曾前往台南市南开山路的延平王庙参观,被庙中保存的郑成功雕像所感动,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

《谒延平王庙》不仅展现了蔡德辉深厚的文学造诣,也体现了他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及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这首诗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后人了解清代诗歌风格和精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