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 病酒,频伽韵

小劫壶天,空心药盏,思量自取无聊。多谢闺情,葛花煎似红绡。风流那比相如渴,欲消愁、愁聚眉梢。誓今朝。杯底休乾,坟上休浇。
百年一泡成归客,算海山兜率,帘影齐招。坐炷香,蛤蜊墙外偏撩。乾坤纳纳无醒法,判湘累、身世风骚。酒盘高。未到重泉,仍泛双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 · 病酒,频伽韵》是一首描写词人因病饮酒后的感慨之作,体现了一种超脱的文人生活态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介绍:赵熙,清代著名诗人和画家,其诗作以清新淡雅、意境深远著称。赵熙的诗作多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感悟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2. 原文展示
    小劫壶天,空心药盏,思量自取无聊。
    多谢闺情,葛花煎似红绡。
    风流那比相如渴,欲消愁、愁聚眉梢。

  3. 诗句解析

  • “小劫壶天,空心药盏”:这里的“小劫”可能指的是生活中的小小变故,而“壶天”则暗示着词人的心境如同置身于壶天之境,超然物外。
  • “空心药盏”:形象地描绘了词人手中的药物杯空无一物,象征着内心的空虚与无奈。
  • “思量自取无聊”:反映了词人在思考中感到的迷茫和无力,表达了一种自我反省的情绪。
  • “多谢闺情,葛花煎似红绡”:表达了词人对家中亲人的感激之情,用葛花煎制成的汤品比喻为红色的绸缎,增添了几分温馨与美好。
  • “风流那比相如渴,欲消愁、愁聚眉梢”:这里运用了汉代司马相如的故事,表达了通过饮酒来缓解忧愁,但愁绪并未消散反而更浓,最终导致愁眉不展的局面。

赵熙的《高阳台 · 病酒,频伽韵》不仅是一首描写病中的苦闷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诗歌,也是一幅反映清代文人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的艺术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坚韧和乐观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