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令 · 月夜

晚叶惜红残。新冬玉宇宽。望烟江、天际漫漫。今夜扁舟何处泊,霜月里,不胜寒。
怅怅小阑干。遥怜瘦影单。几晨宵、露宿风餐。好上莲台香一瓣,人静后,祝平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楼令·月夜》是近现代诗人郑元昭的作品。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进行介绍,以便于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和风格:

  1. 作者简介
  • 郑元昭(1867年—1943年),何振岱之室,字岚屏,福建福清人。她是林则徐外曾孙女,有《浣兰词》等创作。
  1. 作品原文
    晚叶惜红残。新冬玉宇宽。望烟江、天际漫漫。今夜扁舟何处泊,霜月里,不胜寒。怅怅小阑干。遥怜瘦影单。几晨宵、露宿风餐。好上莲台香一瓣,人静后,祝平安。

  2. 作品鉴赏

  • 意境描绘:诗中“望烟江、天际漫漫”营造出一种辽阔的夜空背景,使人感受到一种孤独和遥远。
  • 情感表达:“今夜扁舟何处泊,霜月里,不胜寒”表达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中对未知未来的忧虑与不安。而“怅怅小阑干”又透露出作者心中的惆怅和思念。
  • 象征手法:诗中的“瘦影单”可能是作者自己的写照,也可能是对人生或某种境遇的象征性描述。“露宿风餐”、“好上莲台香一瓣”等意象则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艰辛与对未来的祝福。

《南楼令·月夜》不仅是一首表现自然景观和内心感受的诗作,也是郑元昭个人情感与时代变迁交织的艺术体现。《南楼令·月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反映了近代文人的孤独与坚持,同时也展现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祝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