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烟亭听白三琵琶

白狼山下白三郎,酒后偏能说战场。
飒飒悲风飘瓦砾,座间人似到昆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枕烟亭听白三琵琶》是由清代诗人邓汉仪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后世读者和学者研究的对象。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邓汉仪,字孝威,江苏泰州人,清代著名诗人,官至中书舍人,其学识渊博,尤工于诗。他与吴伟业、龚鼎孳等有唱和之交,并著有《过岭集》。邓汉仪的诗歌创作多涉及历史典故,展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个人情感的独特表达。
  1. 诗词原文
    寒日林园尊酒陈,琵琶急响似西秦。
    赤眉铜马千秋恨,谱入鹍弦最感人。
    北极诸陵黯落晖,南朝流水照青衣。

  2. 诗词解析

  • 第一段:描绘了在冷清的林园之中,主人准备了美酒来款待客人的场景。琵琶声急促而响亮,仿佛是西秦的声音,给人以强烈的历史感。
  • 第二段:提到赤眉铜马的千秋遗恨,将这段历史通过乐曲的形式传承下来,触动人心。
  • 第三段:描述了北极诸陵的落日余晖,以及南朝的流水映照下的青衣女。这里的描写既有自然之美,也有历史的沉重。
  1. 文化背景
  • 历史背景:《枕烟亭听白三琵琶》的创作背景深植于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之中。诗中的“赤眉铜马”和“昆阳”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事件,分别代表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和王莽政权的失败。通过这样的历史事件,诗人邓汉仪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事迹的怀念。
  • 艺术手法:邓汉仪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例如,将琵琶声比作西秦之声,既传达了音乐的美感,也暗喻了那个时代的动荡不安。此外,通过对自然景象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浓厚的人文情怀。

《枕烟亭听白三琵琶》不仅在形式上遵循了古典诗歌的基本法则,更在内容上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邓汉仪个人才华的展现,更是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独特诠释和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