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山下白三郎,酒后偏能说战场。
飒飒悲风飘瓦砾,座间人似到昆阳。
【注释】
枕(zhuì)——卧。
烟亭——指烟云弥漫的山亭。亭,古代高台建筑,供人休息或眺望之用;也指亭子、亭馆。
白三郎——指三国时期的张辽。
昆阳——古县名,在今河南省新野县南。公元23年,汉光武帝刘秀曾在此大败王莽军,史称昆阳之战。
飒飒(sà sà)——形容风声凄厉。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作者任江州司马时。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江州与友人宴饮的情景,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容。
首句“枕烟亭听白三琵琶”中的“枕烟”即指烟云弥漫的烟亭,“听”就是倾听,这里指的是诗人在亭中聆听琵琶声。第二句“白三郎”指张辽。《三国演义》中写到张辽曾为合肥城守将。合肥,在今安徽省合肥市。张辽善于饮酒,能言善辩,酒后更是豪气干云,喜欢论战,所以有“白三郎”之称。第三句“酒后偏能说战场”,说的是张辽喝酒后更加能说会道,谈论军事,谈论战争,这正体现了张辽的豪壮气概。第四句“座间人似到昆阳”,是指在座的宾客们好像都听到了当年昆阳之战的战斗场景,而张辽正是其中的一员大将。最后两句“飒飒悲风飘瓦砾,座间人似到昆阳”的意思是:一阵悲凉的风吹动屋瓦发出飒飒声响,好像听到了当年昆阳之战的鼓角声,使座上的人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一场激烈的战斗。
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充满了豪迈之气,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热爱和对英雄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