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溪声五里山,数椽梵刹万松间。
老僧扫地不为客,待有白云时往还。
【解析】
(1)游嵩山寺:游览嵩山寺。游,游览。嵩山寺,即少室寺,在河南登封县西南。
(2)十里溪声五里山:十里,指从山下到山上的路程。溪声,指山间流水的声音。“十里”、“五里”是泛指距离,并非确数。
(3)数椽梵刹万松间:梵刹,佛寺。“椽”,古代用来支搭屋顶或建筑房舍等的木条。“数椽”,指寺院中只有几根粗大的木头作为支撑,显得简朴。万松间,指寺院周围有成千上万棵松树环绕。
(4)老僧扫地不为客,待有白云时往还:老僧,僧人。扫地,打扫庭院。“不为客”,不是为客人打扫。“白云”,佛教语,指佛祖的教诲。“时”,有时,时常,时不时。“往还”,往来,来往。“待有白云时”,意思是说只有在有佛祖的教导时才回来。
【答案】
译文:
十里山路传来阵阵溪水声音,五里山路后就是一座寺庙。
寺院只有几根木桩支撑,松树林立环绕着。
老僧不欢迎游客前来,只在白云飘荡时才回寺。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游览少林寺的感受和体会。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少林寺的景色。首句中的“十里”与“五里”、“溪声”与“山”都是虚指,用夸张的说法,突出了山的高大和路的遥远。次句中,“数椽”、“万松”都是虚写,以数量词来强调松林的茂密,突出了山寺的幽静和清雅。第三、四句则是写僧人。前一句中的“扫地”是僧人的本职,但诗人却说老僧不愿为游客服务,而要等待佛祖的教导才愿意回来,表现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后一句则是写僧人的寂寞。“白云”是佛祖的代称,“白云时往还”则意味着老僧只能在佛祖的教导下才能生活。全诗以景衬情,表达了诗人对佛祖的敬仰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