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沙苍莽不知程,竟日荒郊客感生。
廿载兵戎经百战,几家烟火聚孤城。
断垣雨印狐狸迹,中泽霜凄鸿雁声。
待拟绘图嗟未可,军书昨复报南征。

【注释】

河南道中:指唐代诗人王之涣从洛阳到江陵途中所经过的河南地区。河南,泛指南方,即黄河以南。苍莽:形容风沙浩瀚无边的样子。程:路程。竟日:一整天。荒郊:荒凉无际的原野。客感生:作者在旅途中因思乡而感慨。廿载:二十年。兵戎:兵器和战斗。百战:多次作战。烟火:炊烟,比喻人烟稠密。聚孤城:聚集在一座孤城中。断垣:残破的城墙。雨印:雨水在城墙上留下的痕迹。狐狸迹:狐狸的足迹。中泽:湖泽。霜凄:霜气凄凉。鸿雁声:鸿雁鸣叫的声音。待拟:准备。绘图:画图。嗟:叹息声。未可:不可行。军书:军中文书;信函。昨复报:昨天又接到了这样的消息。南征:向南出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叙事并重的作品。诗人在诗中以浓墨重彩描绘了一幅“荒郊烽火连三月”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倦与忧虑之情。

首联:“风沙苍莽不知程,竟日荒郊客感生。”诗人在旅途中遇到了风沙弥漫的荒郊,由于天气恶劣,道路难辨,他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才能到达目的地。因此,整日里他只能坐在荒郊上,感受着风沙的肆虐和自己的孤独无助。这里,诗人运用了“风沙苍莽”、“竟日荒郊”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了当时恶劣的环境条件以及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的感受。而“客感生”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焦虑。

颔联:“廿载兵戎经百战,几家烟火聚孤城。”诗人继续描述了自己在旅途中的所见。经过二十载的战斗,现在只剩下几家人在孤城中聚集着。这里的“烟火”不仅指的是人烟,还暗指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和痛苦。而“聚孤城”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中的悲惨景象。在这里,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历史的沧桑巨变,也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和忧虑之情。

颈联:“断垣雨印狐狸迹,中泽霜凄鸿雁声。”诗人接着描绘了他在旅途中看到的景象。在残破的城墙上,雨水留下了清晰的足迹;而在湖泽中,寒霜使鸿雁的鸣叫声变得凄凉起来。这两联紧密相连的描写,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又通过“雨印狐迹”、“霜凄鸿雁声”等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哀怨和孤独。

尾联:“待拟绘图嗟未可,军书昨复报南征。”诗人在最后两句中表示了自己的无奈和遗憾。他原本打算画下这些美丽的风景,但因为战争的缘故,这一切都无法实现。而昨天他又收到了一封关于南征的命令,这让他更加感到无奈和悲伤。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忧虑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