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复临深,所欲尽奇态。
侧身苍翠中,试足鱼龙背。
两峰势欲合,万象全幽昧。
仅透一线光,顿失天地大。
日月无多照,欻忽异明晦。
纵横罗怪石,踯躅有余碍。
淙淙半空溜,直下曳潜濑。
湿云凝不流,鸟声云内外。
静觉雷雨蓄,幽疑鬼神会。
因想开劈初,五丁力稍懈。
一罅不及补,千古诧奇怪。
坐啸窈冥中,无言但称快。
异境岂恒遇,兹游矢以再。
长揖告山灵,呵护请相待。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山水景色的诗。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第一句“一线”描述了诗人登上高处,俯瞰深谷时所看到的景色,这里的“一线”指的是从高处看下去的一条狭长的山谷或河流。
- “登高复临深”,意思是诗人站在高处,再次俯瞰深邃的地方。
- “所欲尽奇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想要尽情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象。
- “侧身苍翠中,试足鱼龙背”,描述了诗人在苍翠的山林中行走,尝试着踏上了鱼儿和龙脊背的形态。这里的“鱼龙背”是指山峦起伏,如同鱼龙般的形态。
- “两峰势欲合”,描写了两座山峰相互靠近的景象,仿佛要合并在一起。
- “万象全幽昧”,意味着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 “仅透一线光”,表达了诗人在这片幽暗的环境中,只能看到一线明亮的光线。
- “顿失天地大”,形容在这一瞬间,世界变得如此渺小,让人感到震撼。
- “日月无多照,欻忽异明晦”,描述了太阳和月亮在云层中闪烁不定,时而明亮时而暗淡。
- “纵横罗怪石,踯躅有余碍”,形象地描绘了山间岩石错综复杂,让人行走其中感到阻碍重重。
- “淙淙半空溜,直下曳潜濑”,形容山涧水流的声音清脆悦耳,像是在山间跳跃一般。
- “湿云凝不流,鸟声云内外”,描写了云雾缭绕,仿佛将鸟儿的声音也包裹在内里,增添了一份神秘感。
- “静觉雷雨蓄,幽疑鬼神会”,描述了在安静的环境中感觉到雷雨即将到来,让人联想到神秘的鬼神世界。
- “因想开劈初,五丁力稍懈”,想象着当初开辟这片大地时,需要五个人的力量才得以完成,现在只剩下了一丝松懈的痕迹。
- “一罅不及补,千古诧奇怪”,表示这片山水景色已经经历了千年的变化,留下了无法修复的痕迹,成为了一种奇妙的自然现象。
- “坐啸窈冥中,无言但称快”,表达了诗人坐在寂静的山林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心情愉悦。
- “异境岂恒遇,兹游矢以再”,表达了诗人认为这样的奇景并不是经常能够遇到的,这次旅行将会成为他难忘的经历。
- “长揖告山灵,呵护请相待”,表示诗人向山上的神灵致敬,请求他们继续保护这片美丽的山水景观。
赏析:此诗生动描绘了一幅高山流水、云雾缭绕的壮丽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通过对山峦、溪流、云雾等元素的细腻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