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夜功成罢鼓鼙,昌黎碑版照淮西。
文章何意开谗妒,妇女偏能窃品题。
易代磨崖争日月,当年奋笔扫鲸鲵。
只今苍碣斜阳外,频见游人驻马蹄。
平淮西碑
雪夜功成罢鼓鼙,昌黎碑版照淮西。
文章何意开谗妒,妇女偏能窃品题。
易代磨崖争日月,当年奋笔扫鲸鲵。
只今苍碣斜阳外,频见游人驻马蹄。
注释
- 雪夜功成罢鼓鼙:在雪夜中完成战争,随后撤除了战鼓和战旗。
- 昌黎碑版:指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韩愈的碑文,他的作品被刻于昌黎(今河南省洛阳市东郊)的石头上。
- 开谗妒:揭露并批判嫉妒与谗言。
- 妇女偏能:这里指女性特别善于评说他人的好坏。
- 易代:朝代交替或政权更迭。
- 磨崖:在岩石上磨刻文字,使之永久留存。
- 争日月:比喻争斗激烈或争夺时间。
- 鲸鲵:大鱼,比喻敌人或强大的对手。
- 苍碣:指高大的石碑。
- 斜阳:日落时分的阳光,这里借指黄昏或傍晚。
- 游人:游客。
- 驻马蹄:停下马来驻足观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通过对古代历史的回顾来表达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人性中美好品质的赞颂。
首句“雪夜功成罢鼓鼙”,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宁静景象,同时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胜利的喜悦。这里的“雪夜”可能指的是某种特定的环境或者背景,使得战争的结束更加引人注目。
第二句“昌黎碑版照淮西”,提到了韩愈的《平淮西碑》。韩愈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这里的“昌黎碑版”指的是韩愈的《平淮西碑》,该碑文在当时具有较高的地位,能够照亮淮西地区。这句话可能是在说,韩愈的碑文如同太阳一样,照亮了淮西地区的历史。
第三句“文章何意开谗妒”,表达了作者对文学作品中揭露和批判谗言和嫉妒的赞赏。这里的“谗妒”是指那些心怀不轨的人,而“文章”则是一种表达方式。作者认为,通过文学作品可以揭示出人性中的阴暗面,这种揭露是对邪恶的一种抑制。
第四句“妇女偏能窃品题”,则表达了女性在品评他人时的特殊能力。这里的“窃品题”意味着女性对他人的评价往往带有主观色彩,而这种评价往往带有一定的偏见和片面性。作者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女性评价他人的批评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分别描述了历史的变迁和作者自己的态度:“易代磨崖争日月,当年奋笔扫鲸鲵。”这里提到了朝代的更迭和历史的沧桑。通过“磨崖”一词,诗人形象地描绘了历史的长河,岁月如刀般刻画着历史的变迁。而“奋笔扫鲸鲵”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变革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他认为历史的发展需要有人去推动和改变,而他正是这样的人。
最后两句“只今苍碣斜阳外,频见游人驻马蹄”,则是诗人站在历史的角度,回顾自己的经历。这里的“苍碣”指的是高大的石碑,象征着历史的丰碑;而“斜阳”则暗示了历史的无情性和夕阳下的沉思。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过去的追忆。同时,他也看到了现在仍有许多游人来瞻仰这些历史的痕迹,这说明历史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历史的描述和对自己经历的回忆,展示了作者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