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河北城楼

巨浸排天府,金城倚大堤。
太行斜入赵,河水折吞齐。
云送蛟龙北,山驱虎豹西。
嵩高维岳秀,留得镇华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登河北城楼》是王维在唐代创作的一首感怀诗,而非邓绎的作品。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此时王维已经隐居终南山,每天以山水为乐。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介绍
  • 王维(701-761),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其诗书画皆臻妙境,被后人尊为“文宗”。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主,尤擅长写意山水画,与孟浩然并称“王诗孟画”,对后世影响深远。王维的诗歌风格清新淡雅,意境悠远,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在官场不得志后,选择退隐山林,寄情于山水之中,因此有许多描绘自然风光的诗篇传世。
  1. 作品原文及解析
  • 井邑傅岩上,客亭云雾间。
  • 高城眺落日,极浦映苍山。
  •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 注释:河北:县名,唐属陕州,天宝元年(742)改名平陆,治所在今山西省平陆县。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以山水为乐的情怀,体现了高度成熟的盛唐风格。
  1.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和心境的变化,情景之间相互映衬,达到了高度的艺术统一。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物,如“孤舟”、“落日”、“苍山”、“云”等,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给人以深远的想象空间。
  • 语言简练:全诗八句四十字,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既展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技巧,又体现了盛唐诗歌的风格特点。

《登河北城楼》不仅是王维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盛唐时期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对于爱好诗歌的朋友来说,这首诗不仅是欣赏和学习的对象,更是研究唐代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