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浸排天府,金城倚大堤。
太行斜入赵,河水折吞齐。
云送蛟龙北,山驱虎豹西。
嵩高维岳秀,留得镇华夷。

【解析】

此诗为登河北城楼作,是一首咏古之作。诗人登上城楼,面对黄河之水滔滔东流,想到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人物,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也留下了自己的业绩。诗人通过“巨浸排天府”、“太行斜入赵”等意象,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之情和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

【答案】

译文:

浩瀚的黄河如巨浪般冲过天府之国,金城的北堤高耸入云。太行山蜿蜒曲折地进入赵国境内,黄河水奔腾不息地吞没了齐国。

黄河上飘荡着蛟龙,山上虎豹被驱赶着向东奔去。嵩山巍峨秀丽,它像泰山一样屹立在那里。它把中原牢牢地掌握在手心里,使它成为安定华夷之地。

赏析:

首句写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写出了黄河水的磅礴气势与伟大力量,同时也写出了黄河水对于古代中国的重要性。“排”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水势的强大与浩渺,“天府”指成都,四川的别称,这里泛指中原地区。“倚大堤”写出了黄河堤岸的险峻,同时也表现出了黄河水的浩阔无边。“巨浸排天府,金城倚大堤”,两句中“巨浸”“金城”都是形容黄河水势的词语,用这两个词语来形容黄河的气势非常恰当,既表现了黄河的水势,又突出了黄河的地位。

颔联两句是说太行山横断赵国,黄河水流过赵国时,河水从太行山下折向北流。这两句写出了黄河流经的地理位置和河流流向,其中“斜”字表现出了地势的险峻,“河折吞齐”写出了河床的曲折,“吞齐”一词写出了河水的壮阔。

颈联两句是描写黄河的景色,黄河之上有蛟龙游动,山上有虎豹奔跑。“云送蛟龙北”,这里的“云送”写出了黄河上的云雾缭绕,仿佛有神力将蛟龙送到远方去;“北”字点出了方向,写出了蛟龙游动的方向。“山驱虎豹西”,这里的“山驱”写出了山势陡峭,老虎豹子被山势驱赶着向西跑去。“西”字点出了方向,写出了虎豹的奔跑方向。这两句写出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壮丽,同时也表现出了黄河的壮观与雄伟。

尾联两句是写嵩山的秀美与坚固,“嵩高”指的是嵩山,嵩山位于河南省中部,是我国五岳之一,以峻峭著称。“维岳秀”写出了嵩山的高峻与美丽,“留得镇华夷”中的“镇”字写出了嵩山的威严与稳固,同时“华夷”也是我国古代对中原地区的称呼,这两句写出了嵩山的坚固和威严。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之作,作者通过描绘河南的山河地理风貌以及嵩山的高大威武,赞美了黄河的伟大和悠久的历史以及中华民族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