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绎
【解析】 此诗为登河北城楼作,是一首咏古之作。诗人登上城楼,面对黄河之水滔滔东流,想到历史上的许多英雄人物,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也留下了自己的业绩。诗人通过“巨浸排天府”、“太行斜入赵”等意象,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之情和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 【答案】 译文: 浩瀚的黄河如巨浪般冲过天府之国,金城的北堤高耸入云。太行山蜿蜒曲折地进入赵国境内,黄河水奔腾不息地吞没了齐国
衡阳道中 碧天无际映潇潇,水驿萦纡长暮潮。 帆影向人飞欲近,歌声随牧去还遥。 清江竹翠疑相忆,衡岳云开岂见招。 柔翰尚堪挥洒在,未应身世托渔樵。 注释: 碧:形容天空的颜色非常深绿,像蓝天一样。无际:广阔无边。潇潇:指雨声。水驿:水中的驿站。萦纡:迂回曲折。长暮潮:傍晚的涨潮。 帆影:船上的帆。欲近:想要靠近。歌声:船歌。随牧去:跟随着牧童而去。还遥:又遥不可及。 清江:清澈的江流。竹翠
【注释】: 洛城:洛阳。 大堤:指护城堤。 杨柳芙蓉映画楼:即“柳色芙蓉映画楼”,用柳色和芙蓉来描写美丽的楼阁。 几度?几次,多少次。 最怜山色似扬州:最让人怜爱的,是那山水景色,很像扬州的风光。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后,他怀念洛阳的美好风光。首联写洛阳城的自然景色,大堤、河水、柳树、芙蓉,还有画楼,都是很美的。颔联写对洛阳的回忆,表达了他对洛阳深深的眷恋之情。颈联写对洛阳的思念
大堤河水向东流,杨柳芙蓉映画楼。 几度洛城回首望,最怜山色似扬州。
碧天无际映潇潇,水驿萦纡长暮潮。 帆影向人飞欲近,歌声随牧去还遥。 清江竹翠疑相忆,衡岳云开岂见招。 柔翰尚堪挥洒在,未应身世托渔樵
巨浸排天府,金城倚大堤。 太行斜入赵,河水折吞齐。 云送蛟龙北,山驱虎豹西。 嵩高维岳秀,留得镇华夷。
清代诗人邓绎,字保之,武冈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以其独特的文学成就闻名于世。以下是具体介绍: 1. 生平简介 - 早年经历:邓绎于清朝同治三年被左宗棠聘为督府幕僚,并在随后几年中担任浙江候补知府,这显示了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 - 归隐与生活:在光绪四年,邓绎返回故乡湖南武冈州,并于五年还乡服丧。这一行为标志着他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的尊崇及其对家族的忠诚。 2. 文学贡献 -
清代诗人邓绎,字保之,武冈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以其独特的文学成就闻名于世。以下是具体介绍: 1. 生平简介 - 早年经历:邓绎于清朝同治三年被左宗棠聘为督府幕僚,并在随后几年中担任浙江候补知府,这显示了他在政治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地位。 - 归隐与生活:在光绪四年,邓绎返回故乡湖南武冈州,并于五年还乡服丧。这一行为标志着他对于传统儒家文化的尊崇及其对家族的忠诚。 2. 文学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