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归甫两月,辘轳回柔肠。
我生廿六年,无日离高堂。
一旦甬江水,送我游荆襄。
我生日以远,我心日以伤。
天涯即门外,夙愿何时偿。
戊辰九月将从楚游留呈两大人兼别弟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戊辰九月将从楚游留呈两大人兼别弟妹》是清代诗人邓瑜的一首古诗。该诗表达了作者在离家出走之后,感受到与父母、兄弟姐妹分离的痛苦和不舍,同时展现了他坚定的意志和对高堂的思念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部作品:
作者简介:邓瑜,清代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多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政治问题的批判,以及对自己人生境遇的思考。邓瑜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其代表作之一就是此诗。
诗句原文:于归甫两月,辘轳回柔肠。我生廿六年,无日离高堂。一旦甬江水,送我游荆襄。
情感表达:诗中开头两句“于归甫两月,辘轳回柔肠”,直接描绘了作者离开故乡后的心情。接着“我生廿六年,无日离高堂”,表达了他对家乡和父母的深深眷恋,以及无法长时间离开家人的痛苦。最后两句“一旦甬江水,送我游荆襄”,则展示了一种无奈和决绝,表明尽管有种种不舍,但仍必须面对现实的挑战,去往远方。
艺术特色:邓瑜的这首诗以其朴素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中国传统诗歌的美学特征。通过简洁的句式和生动的意象,邓瑜成功地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和社会背景,使得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中所蕴含的人性光辉和社会关怀。
邓瑜的《戊辰九月将从楚游留呈两大人兼别弟妹》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和历史意义的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文化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