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钱塞庵相国

首胪元辅浙人三,接踵于公更出蓝。
敢谓裴休通梵夹,谁知宋玉吊江潭。
仕涂终始归邙北,皇路参差出昴南。
太息人间徒扼腕,早留放下一茅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钱塞庵相国》是明代诗人谈迁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谈迁,字孺木,明末清初浙江海宁人,是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在明亡前是位有学问的明诸生,入清后专心研究明史,编撰成《国榷》等重要著作。晚年他客死平阳,其一生充满了动荡与变迁。

  2. 诗歌原文:《南园北渚任春风,芳草凄其怨落红。骨肉断肠俱意外,江湖触目遍愁中。韦编晚绝方诠《易》,南史初成既表忠。欲洒羊昙无限泪,西州非复旧时宗》。此诗为《挽钱塞庵相国》,表达了作者对朋友钱塞庵逝世的哀悼和追忆。首联“南园北渚任春风,芳草凄其怨落红”描绘了春天里,钱塞庵生前所居之地的自然风光,以及由此引发的情感;颔联“骨肉断肠俱意外,江湖触目遍愁中”则抒发了作者对于友人离世的悲痛与无奈;颈联“韦编晚绝方诠《易》”,暗指钱塞庵精于易学,而他的去世使得这一学术成就未能继续传承;尾联“欲洒羊昙无限泪,西州非复旧时宗”则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生前影响及死后地位变化的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深切不舍的情感。

  3. 诗歌赏析:《挽钱塞庵相国》在形式上,采用了七言律诗的形式,这种形式在古代诗歌中较为常见,它要求诗句之间有一定的节奏感和对称性,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文学功底。这首诗在内容上,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朋友深厚的友情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4.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灭亡之后,作者与钱塞庵一同经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因此两人的关系尤为密切。钱塞庵的去世对谈迁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这首诗不仅是对朋友去世的哀悼,也是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许。

  5. 文学价值:《挽钱塞庵相国》作为谈迁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命运的巨大变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深入理解明末清初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进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挽钱塞庵相国》不仅在文学形式上展示了谈迁高超的诗歌技艺,更在情感表达上传达了作者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这首诗是对谈迁个人生命历程的一种回顾和纪念,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命运和情感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