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山阳鲁通甫孝廉

秦淮几度苦相寻,见后离情怅又深。
千古文章多涕泪,两人心迹在苔岑。
我仍豹隐含神雾,君定莺迁到上林。
咏罢霓裳应转忆,江乡尚有爨馀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山阳鲁通甫孝廉》是一首清代诗人缪徵甲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该诗的文学体裁、韵律、主题以及历史背景等进行详细解析:

  1. 作品信息
  • 作者:缪徵甲,清代诗人。
  • 题目:《寄山阳鲁通甫孝廉》。
  • 体裁:七言律诗。
  1. 原文及翻译赏析
  • 原文:秦淮几度苦相寻,见后离情怅又深。千古文章多涕泪,两人心迹在苔岑。我仍豹隐含神雾,君定莺迁到上林。
  • 翻译:秦淮河畔多次苦苦寻觅,相见之后离愁更加深沉。历代文人的文章充满了泪水,我们的心意都在这青苔之中。我像豹子一样隐藏着神性,您一定如同黄莺般飞到了上林。
  •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相见时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不舍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自身的隐逸情怀和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1. 创作背景
  • 时代:该诗作于清代。
  • 作者经历:缪徵甲生活在清代,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生活态度。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中的“秦淮”、“离情”、“千古文章”等意象,都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 语言风格:缪徵甲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字句之间流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修养。

《寄山阳鲁通甫孝廉》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展现了清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审美追求,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