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道中杂感

东西分跨太行孤,莽莽河山得气粗。
三辅近蟠龙虎地,九边遥护帝王都。
雁门自昔饶名将,燕市如今少狗屠。
扼险更兼民气劲,登车一为览皇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顺德道中杂感》是清代诗人戴粟珍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不仅以其深邃的哲理、雄浑的气势和鲜明的时代色彩,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一扇了解当时社会风貌与政治背景的窗口。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戴粟珍,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然而,从现存的资料来看,其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乾隆年间。《顺德道中杂感》作为他的作品之一,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

  2. 诗的内容解析:《顺德道中杂感》由七首七绝组成,每一首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刻的哲学思考。例如,第一首“雕盘大漠雁横天”描绘了一幅辽阔的北方草原景象,而“丈夫胆直羞狐媚”则体现了诗人对正直与奸诈的鲜明态度。整体上,该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对比,展现了清代中前期社会的复杂面貌及诗人的个人情感。

  3. 艺术特色分析:戴粟珍在《顺德道中杂感》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和历史典故,通过这些手法来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深刻忧虑。例如,“石勒归来先霸赵,慕容老去尚图燕”一句,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暗示了对当时统治者无能和短视的批评。这种借古讽今的艺术手法,使得诗歌不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思考和警示。

《顺德道中杂感》不仅仅是一首诗歌,它更是一部反映清代中期社会变迁、历史沉浮的史诗。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政治背景,同时也可以感受到诗人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