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自寿十首

荏苒行年届古稀,霜髯如戟耐长饥。
三山海外虚成想,八口辽东老未归。
乞米雄藩江汉远,卖文京国信音违。
两乡怅望儿游处,只恐天涯未授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戴梓的《七十自寿十首》是一组描绘人生、感慨时光与自我反省的古诗。这些诗作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下面将从诗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及历史背景四个方面来介绍《七十自寿十首》:

  1. 诗歌原文
    野烧荒荒连紫塞,寒风猎猎捲黄尘。久
    一谪辽东三十年,痛深邱陇隔遥天。身存却是君恩厚,命舛非关世态偏。风截阵鸿还挺翮,霜摧丛菊尚舒妍。老夫此日犹能醉,自听馀生不学仙。

  2. 注释翻译

  • “野烧荒荒连紫塞”中,“紫塞”指的是边塞地区,野火连绵不断,象征着荒凉和破坏。
  • “寒风猎猎捲黄尘”中的“猎猎”形容风声,“黄尘”则指漫天的尘土。
  • 诗中的“一谪辽东三十年”,意指作者被贬至辽东长达三十年,这表达了他深深的悲痛和对故乡的思念。
  • “身存却是君恩厚,命舛非关世态偏”中,“君恩厚”表示尽管命运多舛,但皇帝的恩情深厚,并非完全由社会环境决定。
  • “风截阵鸿还挺翮,霜摧丛菊尚舒妍”中,“阵鸿”比喻有远大志向的人,“霜摧丛菊”则用来形容即使环境恶劣,也要保持自己的本色和尊严。
  • “老夫此日犹能醉,自听馀生不学仙”表明作者虽然年岁已高,但仍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不愿追求虚无缥缈的长生不老之术。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心态和精神面貌。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戴梓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2. 历史背景
    戴梓生活在清朝,其创作时期正值清朝晚期。这一历史时期,国家动荡不安,社会矛盾尖锐,文人墨客往往借诗抒发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戴梓的《七十自寿十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对自身经历的反思和总结,展现了一代文人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同时,这些诗作也是研究清代文学的重要资料,对于后人了解当时社会风貌和文化特征具有重要价值。

《七十自寿十首》不仅是戴梓个人情感和思想的写照,更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学习和研究,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