荏苒行年届古稀,霜髯如戟耐长饥。
三山海外虚成想,八口辽东老未归。
乞米雄藩江汉远,卖文京国信音违。
两乡怅望儿游处,只恐天涯未授衣。
【注释】
荏苒行年:荏苒,时光。行年,年龄。七十自寿:七十岁的人给自己祝寿。
霜髯:白胡子。戟:古代兵器长矛。耐:经受得住。
三山:指海外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山。虚:空。想:思念。
两乡:故乡和异乡。儿游处:孩子游玩的地方。
授衣:赐人衣服,泛指赏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七十岁时所作。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他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感受。
首句“荏苒行年届古稀”,诗人用荏苒(即光阴)这个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年龄,意思是岁月匆匆,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七十岁。而“七秩”是古代对人的尊称,指的是七十岁。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间,我已经走到了人生的七十岁时。”
诗人用“霜髯如戟”来形容自己的外貌特征。这里的霜是指胡须,戟是一种兵器,形状像矛但头部有尖,这里用来比喻胡须很长,就像一支长矛一样。这种形象化的描写,既表现了诗人岁月的痕迹,也展现了他的坚韧不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诗人转向自己的内心感受。“三山海外虚成想,八口辽东老未归。”这里的“三山”和“八口”都是虚指,分别代表家乡和自己的家庭情况。诗人说,虽然自己已经年迈,但仍然渴望回到家乡和亲人团聚。这种情感体现了他对家庭的牵挂和对亲情的珍视。
诗人又转而思考自己的未来。“乞米雄藩江汉远,卖文京国信音违。”这里的“江汉”是指长江和汉水,雄藩则是指强大的藩镇。诗人说,他曾经向远方的藩镇求助,希望得到一些粮食和物资支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请求都没有得到满足。而“卖文”则是指他在京城里卖字为生,但因为书信往来受阻,无法及时与亲友取得联系。这种困境让诗人深感无奈和忧虑。
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担忧。“两乡怅望儿游处,只恐天涯未授衣。”这里的“两乡”是指故乡和异乡,“儿游处”则是指孩子游玩的地方。诗人说,他只能在两地之间徘徊,眺望着孩子的玩耍之地,内心充满了无尽的思念。而“天涯”则是指遥远的地方,诗人担心这样的距离会让孩子们得不到温暖的衣服御寒。这种担忧反映了他对孩子们的关爱和责任感。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个老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未来的担忧。它不仅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感慨和情感,也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