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赴大孤山

一辞桑梓遄征日,便是门闾倚望时。
敢谓游春归缓缓,特因去国意迟迟。
山横夕照人初远,柳上长堤月正窥。
翘首乡关何处所,万里云树总凄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赴大孤山》是清代文学家苏震占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和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苏震占,清代著名文学家,他的诗歌多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 作品内容:在这首《春日赴大孤山》中,苏震占描绘了春天里前往大孤山的情景。诗中的“一辞桑梓遄征日,便是门闾倚望时”表达了诗人告别故乡、踏上旅程的决心。而“翘首乡关何处所,万里云树总凄其”则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旅途遥远带来的孤独感。
  1. 诗词内容
  • 开篇意境:“一辞桑梓遄征日,便是门闾倚望时。” 这两句通过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即将离开家园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期待。
  • 情感表达:“敢谓游春归缓缓,特因去国意迟迟。” 这两句进一步加深了诗人对离别时刻的思考,既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留恋的无奈,也反映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
  1. 艺术特色
  • 修辞运用:诗人善于使用比喻,如“山横夕照人初远,柳上长堤月正窥”,通过具体的景象描绘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浓郁的离愁别绪,诗人的情感细腻而真挚,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国家的忧虑。

《春日赴大孤山》不仅是一首描写春日景色的诗作,更深层次地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感悟。通过对这首作品的学习,不仅能够欣赏到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