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辞桑梓遄征日,便是门闾倚望时。
敢谓游春归缓缓,特因去国意迟迟。
山横夕照人初远,柳上长堤月正窥。
翘首乡关何处所,万里云树总凄其。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春日赴大孤山”,即对这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进行赏析。

第一句,“一辞桑梓遄征日”,诗人告别家乡,踏上征途,是春天的时节。这一句点题,点明了诗篇所写内容,也交代了诗人的行程和时间。“桑梓”泛指故乡,这里指作者的家乡;“辞”是告别;“遄”是快速的意思。

第二句,“便是门闾倚望时”,诗人在离家之前,在门前倚望,希望早日回家。

第三四句,“敢谓游春归缓缓,特因去国意迟迟”,“归缓缓”与“意迟迟”,一个表示归家的时间,一个表示去国的迟疑,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既有对家的思念,又有对国事的担忧。

第五六句,“山横夕照人初远,柳上长堤月正窥”,傍晚的时候,夕阳斜照,诗人登上了长堤,看到柳树上挂着的月亮正在窥视他,表现出诗人的依依不舍。

第七八句,“翘首乡关何处所,万里云树总凄其”。“翘首”是抬头的意思,“乡关”是指故乡,这里指家乡,“云树”指云和树木,这里代指祖国。“凄”是悲伤的意思。

【答案】

译文:

我告别家乡,匆匆出发,正是春天的日子。

出门时,我在门前徘徊,期待着能够早日回到家乡。

怎敢说,春天游玩回家的脚步慢慢?只是因为离开国家的心情迟迟不决。

夕阳西下,山峦横卧,我站在长满杨柳的大堤上遥望远方;月光从柳叶间穿过,正偷偷地窥探着我。

抬头望去,故乡的山峦和树木都看不见了。心中充满了离别的痛苦,不禁感叹道:啊!我的故乡是如此遥远和模糊!

赏析:

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春天。当时作者流寓江州。诗中抒写了对家乡的思念和远离朝廷的愁苦。全诗情感真挚深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