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墁堂夜坐

庭空半残月,萤火入凉烟。
竹柏影成画,香花心悟禅。
倦游疑隔世,多故逼中年。
静境无人共,支琴独未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画墁堂夜坐》是清代诗人谭莹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以及内心的宁静与沉思。以下是关于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谭莹,字兆仁,号玉生,南海人,是清代的一位知名文人,他的文学创作成就斐然,有《乐志堂诗略》传世。他在仕途上也有过一定的经历,曾担任琼州教授等职务。
  2. 诗歌原文:庭空半残月,萤火入凉烟。竹柏影成画,香花心悟禅。倦游疑隔世,多故逼中年。静境无人共,支琴独未眠。
  3. 诗意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夜晚的场景,月光透过窗子洒在庭院之中,而院子里的萤火虫则点缀着周围的环境。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如同一幅美丽的图画。花香沁人心脾,让人感到内心的平静与超脱,仿佛已经超越了尘世的种种纷扰。然而,这样的宁静被世事的纷扰所打破,诗人感到自己像是置身于一个遥远的地方,难以与人共处。最后,诗人选择独自支起琴弦,沉浸在这宁静的夜晚中,无法入睡。

《画墁堂夜坐》不仅是一首诗,也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它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独特的审美追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还能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生活的独特看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