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经遍订百千佛,名士咸宗六一公。
贯月槎刚来剑外,采风车又指关中。
华峰奇句君先问,蜀国新弦我尚同。
添得秦云供纂组,可能分惠借邮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名经遍订百千佛,名士咸宗六一公。
贯月槎刚来剑外,采风车又指关中。
华峰奇句君先问,蜀国新弦我尚同。
添得秦云供纂组,可能分惠借邮筒。
《答沈朗亭太史》是清代诗人罗绕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罗绕典的文学才华,而且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貌。
罗绕典(1793—1854),又作老典,字兰陔,号苏溪,是湖南安化大福坪人。罗绕典自幼在岳麓书院读书,长达12年。道光九年(1829)他中进士,并选为庶吉士,后历任顺天、四川乡试主考、山西平阳知府等职。他在官场上的经历也反映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如《答沈朗亭太史》中的“贯月槎刚来剑外”和“采风车又指关中”,描绘了他对仕途变迁的关注和体验。
《答沈朗亭太史》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主题内容都值得深入探讨。诗中“名经遍订百千佛,名士咸宗六一公”,表明了作者对佛教经典以及与佛教相关的文化活动的广泛兴趣,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同时,“贯月槎刚来剑外,采风车又指关中”可能寓意着罗绕典本人对于宦海沉浮的感慨,以及对家乡与故乡的思念和牵挂。
《答沈朗亭太史》不仅是罗绕典个人才华的展现,也是清代文人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及其创作背景的分析,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从而获得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