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人间词话 · 第八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境界有大有小,但不能根据它来区分优劣。譬如:杜甫《水槛遣心》诗中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轻”虽是小境界,怎么就不如他《后出塞》诗中“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的大境界呢?秦观《浣溪沙》词中的“宝帘闲挂小银钩”虽是小境界,怎么就不如他《踏莎行》词中“雾失楼台,月迷津渡”的大境界呢?
介绍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在1908年所写的一部文学评论著作,全书共分四卷,每卷五篇,共计25篇。这部书主要探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学和艺术特征,提出了“境界说”这一核心概念,对后世的文学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八则是其中一篇,名为《人间词话·第八则》。在这一则中,王国维提出了“境界”这个概念,认为诗词的境界分为三种:诗人之境、词人之境、文人之境。这三种境界分别对应于不同风格的诗词创作。诗人之境是指诗人通过自己的情感和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意境;词人之境是指词人在作品中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艺术技巧;文人之境则是指文人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观察,表现出一种超越现实的高远境界。
《人间词话·第八则》还强调了诗歌创作的主体性,认为诗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经历来创作,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古人或追随某种流派。这种观点对于现代的文学创作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注解
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杜甫【后出塞五首】之一:”朝进东门营,暮上河阳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借问大将谁,恐是霍嫖姚。”
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