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境界有大小”,指诗词的境界有高下之分,但并不以“大”为贵,“小”为贱。作者认为“大”“小”之别,并不决定作品的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这是一幅春雨初霁、杨柳轻摆的生动画面,鱼游水面,燕子斜飞,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也暗寓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大旗”,指旌旗,即战旗。这里用以比喻雄浑豪迈的大场面,与前面的春意盎然的小景形成对比。“宝帘闲挂小银钩”,用典出自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宫中的一段往事。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沐浴之后,便在宫中玩赏起玉环舞来,当时宫女所持长竿上的流苏随风摆动,好像美女的衣带一样,故名“长恨歌”。后用“宝帘”代指美人,也用来泛指美女。“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这里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出自宋代女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原句为:“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思是:今晚我醉倒在何处?只见杨柳岸边,拂晓的清风带着几缕残阳,仿佛笼罩着一层薄雾。月儿呀!你为何迷失道路?渡过那无垠的津水。这两句词写出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和迷蒙惆怅的环境气氛,与前面所写的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答案】

译文:

天地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不必以“大”为贵,“小”为低贱;只要能够表达出一种境界就可以了。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这是一幅春雨初霁,杨柳轻摆的生动画面。鱼游水面,燕子斜飞,表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也暗寓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

“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大旗”,指旌旗,即战旗。这里用以比喻雄浑豪迈的大场面,与前面的春意盎然的小景形成对比。

“宝帘闲挂小银钩”,用典出自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宫中的一段往事。玄宗和杨贵妃在华清宫沐浴之后,便在宫中玩赏起玉环舞来,当时宫女所持长竿上的流苏随风摆动,好像美女的衣带一样,故名“长恨歌”。后用“宝帘”代指美人,也用来泛指美女。

“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这里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出自宋代女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原句为:“今宵我醉倒在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意思是:今晚我醉倒在何处?只见杨柳岸边,拂晓的清风带着几缕残阳,仿佛笼罩着一层薄雾。月儿呀!你为何迷失道路?渡过那无垠的津水。这两句词写出了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和迷蒙惆怅的环境气氛,与前面所写的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