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移曲靖叠韵

闻道滇行过五溪,炎荒万里夜郎西。
峰回铁锁沉金马,路入篁林隐竹鸡。
青草烟中菰米烂,黄茅瘴里稻花齐。
侧身南望愁堪绝,况复猿声万壑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量移曲靖叠韵》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在远离家乡时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友人的关怀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相关背景:

  1. 作者简介
  • 卢照邻(约630年—约680年),字升之,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市)人,唐朝初期大臣与文学家。他是初唐四杰之一,因得罪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及其女弟而遭流放,最终不幸于狱中自杀。
  • 魏麟徵(约公元796年—约公元875年),字文宪,号定庵,明代诗人,他的作品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见长,尤其擅长写景抒情,其诗歌风格清新明快,情感真挚细腻。
  • 湛若水,明代著名学者和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诗文作品亦颇有造诣,尤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
  • 人棠驿,为唐代诗人韦庄所作,诗中通过描绘景物抒发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1. 诗歌原文
    闻道滇行过五溪,炎荒万里夜郎西。峰回铁锁沉金马,路入篁林隐竹鸡。青草烟中菰米烂,黄茅瘴里稻花齐。侧身南望愁堪绝,况复猿声万壑啼。

  2. 诗歌赏析

  • 情感表达:此诗以“闻道”开头,直接引出了诗人听闻云南旅行的消息,随后通过描写旅途中的艰难险阻以及自然景观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在长途跋涉中的心理变化和对故乡的深情怀念。
  • 意象运用:全诗通过“炎荒万里”、“夜郎西”、“峰回铁锁”、“篁林竹鸡”、“青草烟中”、“黄茅瘴里”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能够感受到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孤独。
  • 语言风格:诗歌语言简洁明快,用词精炼,特别是押韵部分,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之美。
  1. 艺术特色
  • 押韵:此诗押韵,押的是下平八庚韵,这种押韵方式使得诗歌在朗读时更加悦耳动听,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 意象组合: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通过描绘旅途中的风景变化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这种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意境和丰富的象征意义。
  • 情感传递:通过对旅途中遭遇的困难和自然景观的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远方朋友的牵挂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这种情感的传达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当时的交通并不便利,远行需要跨越千山万水,因此旅途中的艰辛和孤独是诗人常常要面对的现实。同时,唐代文人对于游历的兴趣浓厚,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借游历之名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1. 社会文化
  • 唐代社会开放,文化交流频繁,诗人在旅行中往往能够接触到不同的文化和风俗,这为他们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唐代也是诗歌发展的高峰时期,许多优秀的诗人都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文学价值
  • 《量移曲靖叠韵》作为唐代的一首诗,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较高的水平,而且在内容上也蕴含着深刻的意义。它反映了唐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同时也体现了唐代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精神。

《量移曲靖叠韵》是一首情感丰富、艺术精湛的七言律诗,通过对旅途中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传达了作者深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此诗不仅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灵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情,也能体会到诗人深邃的艺术造诣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