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麟徵
于忠肃祠 当年天子已蒙尘,中外安危寄此身。 首建一言存社稷,独鸣孤掌定君臣。 丹心纵死还如铁,碧血长埋未化磷。 千载湖山留正气,不须涕泪洒松筠。 译文: 在忠肃祠 当年的天子已经离开了他的国家,国家的内外安全都寄托在这一个人的身上。 首次发表意见就保存了国家的基业,独自一人就能决定君臣的去留。 忠诚的心即使死去也像铁一样坚硬,鲜血深深地埋在地下却不会化为磷火。 千载之后
【注释】 棠阴:指棠荫(棠树的阴影)。驿:古时供传递公文、人畜往来或停留休息的处所。黄鹤:相传为仙人乘骑的鹤,此处借指仙客。碧鸡:山名,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与剑阁县相对。碣:石碑。岘山:即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北。传说晋代名士王粲曾登此山赋《登楼赋》以吊古。鸠形鹄面:形容人容貌丑陋。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隐后的作品,诗中抒发了作者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注释】 送儿彪之沅江:为儿子送行。彪,指马,借喻儿子。沅江,湘江的别称,即今洞庭湖。 萧疏:冷落稀疏。 水阔风帆健,霜高候雁新:水面开阔,风劲帆扬,霜降后天气晴朗,大雁南飞。 沅兰芳可佩,极目楚江滨:沅江兰花芳香可以佩戴,极目远望,眺望着楚国的江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点明自己无亲无友;二句写儿子离家远去。“萧疏”二字,既点明了地点,又暗寓了时令。“千里外”,说明两地相隔很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捕蝗》,描述了捕蝗的过程和蝗虫的危害。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捕蝗人簇簇,蝗飞蔽天引其族。 - 注释:捕蝗的人很多,蝗虫飞行遮蔽天空,带领它们的家族。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捕蝗时人山人海、蝗虫遮天蔽日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蝗灾的严重性感到震惊和愤怒。 2. 扬旗击鼓乱敲钲,奔走如狂沸山谷。 - 注释:扬起旗帜,敲击鼓声,乱敲锣声
量移曲靖叠韵 听闻滇行穿过五溪,万里炎荒之地,夜郎之西。 峰回路转铁锁沉金马,小路深入篁林隐竹鸡。 青草烟中菰米烂,黄茅瘴里稻花齐。 侧身南望愁堪绝,何况猿声万壑啼。 注释: 量移曲靖叠韵:量移,即量移官,指官员调动;曲靖,是地名。 闻道滇行过五溪:听说云南的行程经过五条溪水。 炎荒万里夜郎西:炎荒之地,形容南方边远地区,万里炎荒指的是遥远和荒凉的地方。夜郎西,夜郎国在今贵州一带,这里借指南方。
【注释】 ①短歌行:古代一种诗歌体裁。多言男女相爱,或写离别之情。其形式自由活泼,语言简练通俗。 ②杜韵:杜甫的诗韵。 ③寒日影黄云半白:冷日照射在黄云上,只看到一半是黄色,另一半是白色。形容天空阴晴不定。 ④归客:指远在他乡的人。 ⑤转输瘁邦伯:转运粮草劳苦了地方长官。 ⑥羽林:皇帝禁卫军的名称。秦关道:秦始皇所建的长城关口。 ⑦河陇:泛指黄河、陇山一带地区,今陕西、甘肃一带。 ⑧备餐
这首诗是明朝时期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澎湖的和平、占城诸国输贡、琉球册使颁布新敕印、安南久臣服和与邻国讲和等场景,展现了一个多元文化交流交融的时代风貌。 翻译: 1. 蛮子朝 - 明朝时期,对海外各民族的称呼。 2. 澎湖内附平红毛 - 澎湖地区归顺并平定了红毛(荷兰人)的统治。 3. 占城诸国尽输贡 - 占城(今越南南部)以及其他各国都向明朝进贡。 4. 西洋人已联官曹 -
我已无亲侍,儿行又远亲。 萧疏千里外,去住一家贫。 水阔风帆健,霜高候雁新。 沅兰芳可佩,极目楚江滨。
人到棠阴忆古溪,春烟芳草驿亭西。 海滨仙客骑黄鹤,天未孤臣访碧鸡。 道路但留残碣在,风流谁许岘山齐? 几看卧辙攀辕处,半是鸠形鹄面啼
闻道滇行过五溪,炎荒万里夜郎西。 峰回铁锁沉金马,路入篁林隐竹鸡。 青草烟中菰米烂,黄茅瘴里稻花齐。 侧身南望愁堪绝,况复猿声万壑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