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天子已蒙尘,中外安危寄此身。
首建一言存社稷,独鸣孤掌定君臣。
丹心纵死还如铁,碧血长埋未化磷。
千载湖山留正气,不须涕泪洒松筠。

于忠肃祠

当年天子已蒙尘,中外安危寄此身。

首建一言存社稷,独鸣孤掌定君臣。

丹心纵死还如铁,碧血长埋未化磷。

千载湖山留正气,不须涕泪洒松筠。

译文:
在忠肃祠
当年的天子已经离开了他的国家,国家的内外安全都寄托在这一个人的身上。
首次发表意见就保存了国家的基业,独自一人就能决定君臣的去留。
忠诚的心即使死去也像铁一样坚硬,鲜血深深地埋在地下却不会化为磷火。
千载之后,这湖光山色仍然保留着正直的精神,无需泪水洒落在青松和竹子上。

注释:

  1. 于忠肃:指的是宋代名臣于谦,字廷益,号东阳,谥号忠肃。他以直言敢谏、清正廉洁著称,是明朝初年的一位重要辅政大臣。
  2. 天子:指皇帝,这里指的是被朱棣篡夺皇位的明英宗。
  3. 蒙尘:意思是受尘埃遮蔽,比喻失去权力或地位。
  4. 社稷:古代指国家的政权,社稷神是指主管农业的神。
  5. 一言:指一句话或一个决策。
  6. 社稷保:保住了国家的基业。
  7. 定君臣:决定了君臣的地位和关系。
  8. 丹心:形容忠贞不二的心,比喻忠心耿耿。
  9. 碧血:指鲜血,常用于形容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人。
  10. 留正气:保持了正直的精神。
  11. 松筠:松树和竹子,常用来象征坚贞不屈的品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谦为纪念他在明初辅佐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两代君主时的功绩所作。诗中表达了对忠诚和正义的赞美,以及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的期望。

首句“当年天子已蒙尘”直接点明时间背景,指出明英宗朱祁镇被自己的亲信大臣朱祁钰所废,自己被迫出逃。这里的“蒙尘”既描述了英宗的困境,也表达了诗人对此事的感慨。

第二句“中外安危寄此身”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强调国家的命运取决于这位忠臣的决策。诗人用“寄此身”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切。

第三句“首建一言存社稷”赞扬了诗人在危难时刻提出建议,为国家稳固做出了贡献。这里“存社稷”意味着保护了国家的根基。

接下来的三句“独鸣孤掌定君臣”,则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坚定,即使是一人之力也能改变乾坤。这里的“孤掌”暗喻了单薄的力量,但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勇气和决心。

第五句“丹心纵死还如铁”进一步歌颂了诗人的忠诚与牺牲精神,即使死亡也不改初心。这里的“丹心”象征着赤诚的心,而“还如铁”则强调了这种忠诚之坚定。

最后两句“碧血长埋未化磷”和“千载湖山留正气”则是对诗人一生贡献的总结和赞誉。前者表达了英雄的血未被遗忘,后者则希望这份正气能够流传千古,永存不灭。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忠臣的赞颂,表达了诗人对正义和忠诚的坚持和推崇。它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情感和经历,也体现了他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