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蝗捕蝗人簇簇,蝗飞蔽天引其族。
扬旗击鼓乱敲钲,奔走如狂沸山谷。
炎肌雨汗肠雷鸣,取蝗一斗当斗粟。
幸不入境驱邻封,彼亦天民忍遭酷!
谁云蝗多不食苗,苗食垂尽到草木。
复闻修德能弭灾,非止蝗生宜早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捕蝗》,描述了捕蝗的过程和蝗虫的危害。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捕蝗人簇簇,蝗飞蔽天引其族。
  • 注释:捕蝗的人很多,蝗虫飞行遮蔽天空,带领它们的家族。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捕蝗时人山人海、蝗虫遮天蔽日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蝗灾的严重性感到震惊和愤怒。
  1. 扬旗击鼓乱敲钲,奔走如狂沸山谷。
  • 注释:扬起旗帜,敲击鼓声,乱敲锣声,像狂躁的波浪一样在山谷中奔涌。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人们为了捕捉蝗虫而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包括扬起旗帜、敲击鼓声和乱敲锣声,表现出人们急于捕捉蝗虫的心情和行动的激烈程度。
  1. 炎肌雨汗肠雷鸣,取蝗一斗当斗粟。
  • 注释:炎热的天气让人汗流浃背,蝗虫的数量之多让人感到震惊,每抓一匹蝗虫相当于得到了一斗粮食。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捕蝗过程中人们面对蝗虫数量巨大、难以捕捉的困境,以及蝗虫给人们带来的经济压力。同时,也展现了捕蝗者不畏艰险、奋力捕猎的精神风貌。
  1. 幸不入境驱邻封,彼亦天民忍遭酷!
  • 注释:幸好没有进入邻国的境内,他们也忍受了这样的痛苦。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捕蝗者对邻国人民遭受蝗灾的同情和理解,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于蝗灾本身的无奈和无力。
  1. 谁云蝗多不食苗,苗食垂尽到草木。
  • 注释:有人曾经说过,蝗虫多是因为它们不危害庄稼,而是因为它们已经吃光了所有的植物。
  •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蝗虫的危害不仅仅在于直接伤害农作物,更在于它们对环境的影响,导致其他植物被吃光,从而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
  1. 复闻修德能弭灾,非止蝗生宜早扑。
  • 注释:又听说修德行仁可以消除灾害,不仅仅是蝗虫生长需要及时扑杀。
  • 赏析:这句诗表明,除了针对具体的灾害(如蝗虫)采取措施外,还应该关注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平衡,通过修德行仁来预防和解决各种可能的灾害,体现了作者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