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中诗

娇儿衮师绕案长,文如翻水声琅琅。
夜堂篝火摊书读,吹落灯花红簌簌。
小者玉颊好眉宇,手持梨栗能尔汝。
中男依兄坐短檠,《毛诗》新读一半生。
山妻椎髻夜操作,手弄诸雏共笑乐。
频年踪迹随天涯,赖汝黾勉能持家。
不为楚相君勿哂,与君相偕鹿门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房中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一首五古,主要表达对妻子王晏媄的深情怀念。这首诗作于李商隐离家前一年(789年)春天,表达了他因思念而引发的深切哀伤。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歌内容:《房中曲》的前四句描绘了清晨醒来后所见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因极度悲痛而如痴如醉的状态。接着的四句转而回忆与妻子分别的场景和回家后的感受,流露出诗人归来已不见妻子的哀痛之情。最后四句设想在另一个时间点重生时,前因已忘,不复相识,只留下无穷的怅恨。

  2. 情感表达:李商隐通过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他对妻子王晏媄的深爱,以及她在其心中的分量。诗中的“睹物思人”不仅体现了对亡妻的追忆,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全诗通过对夫妻恩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爱人的深切怀念和哀悼之情。

  3. 艺术手法:李商隐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例如,将蔷薇比作哭泣的幽居女子,以“娇郎痴立”形容自己无依的漂浮状态。此外,诗中还巧妙地使用了象征,如“龙宫的神石”暗示了妻子的柔软和美好,以及对亡妻的回忆和思念。

  4. 文化背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悼亡诗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用以表达对亡妻或故人的哀悼之情。李商隐的《房中曲》虽然采用了传统的悼亡诗形式,但更注重情感的真挚表达和对生活细节的刻画,使得作品更加感人肺腑。

《房中曲》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夫妻之情的悼亡诗,也是李商隐文学创作中的一大亮点。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们对爱情、生活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