娇儿衮师绕案长,文如翻水声琅琅。
夜堂篝火摊书读,吹落灯花红簌簌。
小者玉颊好眉宇,手持梨栗能尔汝。
中男依兄坐短檠,《毛诗》新读一半生。
山妻椎髻夜操作,手弄诸雏共笑乐。
频年踪迹随天涯,赖汝黾勉能持家。
不为楚相君勿哂,与君相偕鹿门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家庭生活的诗歌。以下是逐句注释和赏析:
娇儿衮师绕案长:这里的“娇儿”指的是家中的年轻男孩,而“衮师”则可能是指一种教育方法,即教师环绕儿童进行讲解。整句诗描绘了一幅家庭学习的场景,孩子们围绕着老师,学习的氛围浓厚。
文如翻水声琅琅:这句诗通过比喻,形容文字流畅优美,如同流水般自然流淌。这反映了作者对文学修养的重视,以及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夜堂篝火摊书读:夜晚,在书房里点起篝火,孩子们围坐读书。这个场景展现了古代家庭的学习环境,以及孩子们勤奋好学的精神。
吹落灯花红簌簌:孩子们读书时,不小心吹灭了灯花,灯花落下,发出红色的光芒。这画面既生动又富有情感,表达了孩子们读书时的专注和兴奋。
小者玉颊好眉宇:这里赞美的是家中的小女儿,她的面容如玉,眉宇清秀。这种描述体现了作者对家庭成员外貌特征的喜爱。
手持梨栗能尔汝:小女孩手里拿着水果,能够用亲切的语言与人交流,表现出她的天真烂漫。这反映了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谐,以及孩子的性格特点。
中男依兄坐短檠:这里的“中男”可能是指家中的男性长子,他在哥哥(可能是父亲)的指导下学习。使用短檠(一种照明工具)来读书,说明学习环境简陋但刻苦学习的态度。
《毛诗》新读一半生:这句诗提到了《诗经》,这是古代的一种诗歌总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人可能正在教导家人阅读或背诵《诗经》。
山妻椎髻夜操作:妻子在山中工作,头发梳成椎髻以便于操作农活。这反映了古代妇女在家务劳动中的角色和努力。
手弄诸雏共笑乐:妻子与家中的孩子们一起玩耍,共享快乐时光。这描绘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和乐趣。
频年踪迹随天涯: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和家人长时间漂泊在外的生活经历。”踪迹”意味着生活的痕迹,”天涯”则象征着远离家乡,四处奔波。
赖汝黾勉能持家:最后一句感谢家中的女性成员,她们辛勤持家,支持着整个家庭。”黾勉”意为努力,强调了女性的辛勤和付出。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家庭的生活场景,包括教育、劳动、家庭互动等。诗人通过对家庭成员的描述,展示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同时,诗句中也流露出对家庭成员的深厚感情和敬意。整体而言,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诗,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家庭结构和社会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