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双松庵

两年魂梦锁双松,此日禅床许卧侬。
修竹较泉清更韵,高僧比酒味还浓。
供茶新栗先霜剥,炊饭香粳带月舂。
任是凡尘何处到,薜萝门径总云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卢之枚的《寓双松庵》是一首表现清幽禅意与高洁志趣的古诗。《寓双松庵》这首诗作于清朝,由卢之枚创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高僧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
    两年魂梦锁双松,此日禅床许卧侬。
    修竹较泉清更韵,高僧比酒味还浓。
    供茶新栗先霜剥,炊饭香粳带月舂。

  2. 诗句解析

  • “两年魂梦锁双松”:诗人在两年的时间里,魂牵梦绕于双松之下,表达了他对这两座松树深深的情感和眷恋。
  • “此日禅床许卧侬”:在这特定的一天,诗人终于可以躺在自己向往已久的禅床上,享受片刻的安宁。
  • “修竹较泉清更韵”:诗人形容这些竹子比泉水还要清雅,这种对比增强了他对自然环境美的赞赏。
  • “高僧比酒味还浓”:将高僧的修行比作酒的味道,强调了高僧生活的精神境界及其带来的愉悦感受。
  • “供茶新栗先霜剥”:描述了新采的栗子被先霜后剥的过程,反映了作者对食物新鲜美味的追求。
  • “炊饭香粳带月舂”:描绘了炊饭时稻谷散发出的香味以及月光下捣米的温馨场景,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1. 诗歌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朝末年,卢之枚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双松庵的自然美景和禅意生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文人士大夫们往往追求精神上的寄托和物质上的清简,而卢之枚的作品恰好体现了这一精神面貌。

  2.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寓双松庵》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的画面,通过细腻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超脱。
  • 意象丰富:诗中的“双松”、“修竹”、“高僧”等意象,不仅美化了画面,也寓意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语言优美:整首诗语言流畅,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1. 文化价值
    《寓双松庵》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禅宗生活的诗,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它传递了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人文理念,以及对人生态度的一种积极倡导。

《寓双松庵》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文化的传承和一种生活的态度。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深入理解古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