琳宇珠宫接,联翩集鸨行。
人矜宋琴操,地比魏瑶光。
索笑三生石,安禅四大床。
争谈空即色,谁悟是皮囊。
南皮杂诗 其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皮杂诗其六》是刘天谊所作,描绘了南皮地区的风景和人文。在这首诗中,刘天谊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充满古色古香的地方风貌,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人生无常的领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诗歌背景:《南皮杂诗其六》是清代诗人刘天谊的作品,创作于清中期。刘天谊字宜甫,号戒庵,生于1774年,卒于1854年。他的父亲实斋迁居于青县温褚村(今属沧县)。弱冠游泮后屡试不第,遂专心于古文辞的创作。他的诗歌见于《津门诗抄》,并与朱煌号称“二杰”。
诗作内容:刘天谊在诗中描述了琳宇珠宫相接的景象,以及集鸨行的人群,表现出一种繁华热闹的氛围。同时,诗中也提及了宋琴操和魏瑶光等历史人物或事物,反映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怀念。此外,诗中还涉及了三生石、四大床等佛教元素,以及空即色、皮囊等哲学思考,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艺术特色:刘天谊的五言律诗《南皮杂诗其六》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诗中的意象丰富,通过对琳宇珠宫、联翩集鸨等具体景象的描述,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南皮地区的繁荣与美丽。其次,语言优美,用词考究,既体现了古典诗歌的魅力,也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最后,诗中蕴含着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一场关于生命和存在的哲学思考。
刘天谊的《南皮杂诗其六》不仅是一首描绘南皮风光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蕴含着深刻哲理和文化内涵的艺术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古人在诗词创作中所体现出的智慧和才情。